1. 首页
  2. 观点

极端气候风险能定价!这家主题公园,获赔超3000万

用指数化产品来量化极端气候风险,已成为我国保险业分散巨灾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用指数化产品来量化极端气候风险,已成为我国保险业分散巨灾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日上海“双台风”理赔中,赔付金额最大的一起财产险报案为热带气旋指数保险产品,被保险人为上海浦东某大型主题公园,赔付金额3217.5万元。

这是我国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10月19日召开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8月,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为全国4283万户次居民提供了将近9万亿元的巨灾风险保障。

  

   巨灾指数保险赔付超3000万元   

近年来,巨灾指数保险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巨灾指数保险是根据自然灾害的某项指定强度,如风速、震级、水位、单位时间降雨量等,作为保险保障的触发条件和赔付标准,而非像传统财产保险必须根据实际物质损失进行赔偿。因此,巨灾指数保险保障可以做到与有形资产分离,将保障有效地扩展到非物质损失引起的多种财务损失。

券商中国记者获悉,此次在上海“双台风”中赔付金额最大的一起财产险报案为热带气旋指数保险产品,被保险人为上海浦东某大型主题公园,赔付金额3217.5万元。该产品是我国首款热带气旋巨灾指数保险,也是台风指数类型的保险产品之一,2022年由瑞再企商推出,保险责任范围涵盖因热带气旋产生的财产损失和营业中断的最终净损失。

瑞再企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每年夏秋季均会遭受多个热带气旋的影响,造成物质财产损失、营业中断损失等其他的经济损失。此前市场上传统产品在此类损失方面覆盖面广度有限,理赔流程相对复杂,理赔处理速度因传统产品特性而受限,因此市场存在巨大的保障需求及创新空间。

热带气旋巨灾指数保险正是为响应这一市场需求推出的,尤其针对营业中断、防灾救灾费用、附加人力成本和非直接财务损失等痛点,解决被保险企业在巨灾过后的短期现金流问题以及因巨灾产生的相关额外成本。

据了解,相比传统保险产品损失覆盖面不广、理赔流程复杂、反应速度不够迅捷等方面的不足,热带气旋巨灾指数保险产品超出参数阈值即引发赔付,在理赔过程中极大简化了现场查勘、收集定损和财务资料的步骤,以更高效、便捷、直接的方式弥补客户由于巨灾造成的财产和经营损失。

热带气旋指数保险是我国巨灾指数保险大家庭中的一员,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在该领域进行了探索。

例如,国寿财险推出了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使得农业生产遭受极端灾害后可以快速得到经济补偿并恢复再生产。截至2024年5月,中国人寿财险四川分公司累计为四川全省8个地市的17个区县专项定制了巨灾指数保险产品,提供近4亿元的巨灾风险保障。平安产险早在2015年就开发了巨灾指数保险产品并积极参与广东省巨灾保险试点。目前,平安产险已先后参与了广东、宁波、厦门、湖南等多个地方性巨灾保险试点。

  

   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正在推进   

巨灾指数保险是我国保险业发挥风险管理功能的一个缩影。

10月23日召开的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上,中国洪涝巨灾模型2.0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商业应用的洪涝巨灾模型。据了解,中国洪涝巨灾模型2.0汇集全国2200多个气象站近60年降水观测数据,实现了暴雨内涝、山洪、河道洪水等多种洪涝风险量化评估,标志着我国洪涝巨灾风险量化工具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是我国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

金融监管总局和财政部今年2月联合发布《关于扩大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 进一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通知》,以城乡居民住宅及室内附属设施为保障对象,保险责任由现有的破坏性地震,扩展增加台风及其引起的风暴潮等次生灾害,洪水,暴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提高了基础保障水平,地震巨灾保险的基本保险金额翻一番。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亦更名为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

10月19日召开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8月,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为全国4283万户次居民提供了将近9万亿元的巨灾风险保障。

总体而言,我国的巨灾保险保障机制已经初步确立,但仍然任重道远。今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约为1200亿美元,其中保险赔付约600亿美元,占比50%左右,而我国的保险赔付约占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10%。

今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包括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原则,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巨灾保险保障机制;拓展巨灾保险保障范围;扩大综合巨灾保险试点;研发运用巨灾风险模型;研究探索巨灾债券等。

今年9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各方面支持,推动建立健全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更好地服务防灾减灾救灾。具体来说:

  

一是健全机制。将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分三个层次逐步形成“保基础保民生、高普惠广覆盖”的中国特色巨灾保险制度。在基础层,主要是由政策性保险提供基本保障;在扩展层,将巨灾伤亡保险等纳入保障范围;在补充层,由商业保险提供保障。

  

二是探索试点。前期,广东省试点发挥了积极作用,近三年保费8.6亿元,赔了19.3亿元,赔付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今年初,河北省试点也取得了进展,为全省2635万户7400多万群众提供风险保障。下一步,将继续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争取政策支持,扩大试点。

  

三是应对灾害。今年9月份的“摩羯”超强台风是数十年来登陆我国最强的秋台风,造成的损失比较大。保险业首次出台了行业台风灾害的理赔指引,做到尽赔快赔预赔。下一步,将继续指导行业健全制度机制,完善理赔服务标准,运用科技手段,更好地发挥风险保障作用。

     

  

  

责编:林根

  

校对:王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