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观点

港股已具备长牛特征!盈峰资本周奇伟:过滤”噪声”,锚定企业核心价值

经历了一轮史诗级暴涨后,A股、港股逐渐回归常态。虽然市场波动剧烈,但仍有不少私募基金抓住了这一轮行情,产品净值大幅攀升。

  

  

  

经历了一轮史诗级暴涨后,A股、港股逐渐回归常态。虽然市场波动剧烈,但仍有不少私募基金抓住了这一轮行情,产品净值大幅攀升。

  

  

  

  
  

近日,百亿私募盈峰资本的投资研究总监、基金经理周奇伟接受了券商中国记者的专访。周奇伟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工作于南方基金,一路由研究员至企业年金、社保专户基金经理,2019年初加入盈峰资本。

进入私募基金行业以来,周奇伟始终坚持践行的价值投资理念逐步深入,长期业绩优异,今年则是其业绩斩获颇丰的一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市场波动中,不受质疑、负面情绪等“噪声”影响,坚持逆向投资、价值投资思维在投资过程中十分不易,但也为获得长期超额收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对互联网行业的投资为例,自去年底开始,某龙头互联网公司一路下跌,彼时市场一片看空,机构、投资人甚至该公司内部都存在极大争议,周奇伟深入研究该公司的团队、各类型客户以及与竞争对手线下的到店量变化等关键数据后,认为该公司核心竞争力优势明显。在质疑声中抵住压力一路逆势加仓,在最黑暗的阶段不断复盘投资逻辑后选择坚守,最终这笔投资成为其投资中的经典案例之一。“只有选择优秀公司并对公司内核价值有深刻认知,才能拿得住。”周奇伟如是表示。

在周奇伟看来,当前港股已经具备长牛的特征,开始采用回购+分红来回报股东,这也是美股过去长牛的一个显著特征。展望后市,坚定地看好在全球范围具备比较优势的互联网等行业中龙头个股以及高股息股,许多优秀企业的估值回归尚未结束。

谈及投资理念和方法,周奇伟认为,价值投资更适合自己,这种方法相对来说可学习、可复制、可传承和可积累。“投资框架以自下而上的选股为主,我选股的最大标准是问自己是否愿意成为这家公司的真正股东,是否愿意买入持有十年,这样就会思考更多深入问题,同时排除掉很多公司。”

周奇伟,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学位,CFA。曾任职于南方基金,担任投资经理、投资部总经理助理等职位,负责主要协助投资部总经理进行社保基金组合及基本养老基金组合、保险及银行委外专户等产品的投资管理工作

  社保资金管理经历铸就长期投资理念

券商中国记者:简单介绍一下您的过往经历?为什么进入投资行业?

周奇伟: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南方基金,一直干到2019年初。从研究员到投资经理,再到管理社保基金的基金助理,在2019年初加入盈峰资本,整个工作经历简单且专注。

我在2009年进入投资行业,有些机缘巧合。最初在麦肯锡、泰康人寿等公司实习,在咨询公司的工作经历中,形成了从多个角度审视公司的工作习惯,最终选择南方基金作为人生第一份工作。

券商中国记者:在南方基金管理社保的经历与后来从事私募行业有何不同之处?

周奇伟:社保基金属性是长久期资金、绝对收益导向,秉持长期投资理念,考核周期比较长,不需要过多关注太多短期的事情,因此当时的方法论更偏向于价值投资,这其实为进入私募基金公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私募是绝对收益导向,竞争更加激烈,投资范围更加广泛与灵活,港股、美股等投资标的均可纳入视野。

  超额收益来自互联网、高股息股

券商中国记者:今年市场在9月末之前十分低迷,一度大幅杀跌,您今年产品业绩较为出色,今年是怎么操作的?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哪里?

周奇伟:超额收益主要来自行业和个股的选择,主要来源于两大块,互联网行业和高股息股。在仓位上,我们一直保持高仓位运作,较少择时,以调整持仓为主。年初也曾有一些回撤,但没有配置微盘股、中小盘股等,所以相对其他管理人表现更稳健一些。

从去年下半年来看,虽然市场有一定的下跌,市场情绪非常悲观,但是依然可以通过选股做出阿尔法。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股票并非集体性下跌,不少有阿尔法的股票逐渐走出。这种情况在港股市场更为显著,例如很多中字头等高分红股票,估值明显偏低,在市场低迷时期逐步增加了港股配置。

去年是疫情放开的第一年,我们判断,2024年宏观方面可能会有更多转机,同时美联储需要经历从加息周期转为降息周期,全球性流动性有望改善。再结合A股或者H股的估值水平,均处于历史最低分位。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大方向要坚持相对偏左侧操作,保持较高仓位背景下,对持仓结构进行调整。类似“闪电”理论,少数几天的大幅上涨可能会对投资组合的整体表现产生巨大影响,更强调市场波动性和抓住关键上涨日的重要性。特别在市场位于底部区域时,没有必要为了择时花费太多心思,应该更多地寻找阿尔法,寻找好公司、便宜公司和低估公司。

  A股介于反弹和反转之间

券商中国记者:近期,A股和港股走出了史诗级的行情,您怎么看待这轮行情,是反弹还是反转?主要逻辑有哪些?

周奇伟:目前市场我的定义是介于反弹和反转之间。为什么不定义为反转,每一轮行情向后发展,需要经济数据支撑。从经济角度来看,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改善趋势与幅度有待观察。

但同时,我也不认为本次仅仅是短暂的反弹,反弹的定义是指在中间的下降趋势中的回升,更重要的一点是市场需要创新低,前面的底部基础已经比较扎实,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不高。

市场之后的演进需要依赖宏观数据的验证,类似2018年底到2019年初的那一轮行情。从目前来看,如果市场大幅度上涨,还需要经济数据的支撑。

券商中国记者:怎么看待之前每一轮牛市似乎都发生在经济非常不好的时期?

周奇伟:经济数据通常包含领先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三大类。以2018年底至2019年初的市场启动为例,我们首先关注的是M1、M2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改善。然而,对于当前这一轮市场来说,社融、M1、M2和PMI等先行指标的改善迹象尚不显著。尽管9月份的社融数据和M2有所回升,但M1并未同步改善,同时CPI和PPI数据依然表现疲软。

从历史经验来看,前几轮牛市的启动往往伴随着先行经济指标的好转,随后股市、GDP和房价随之上涨,资金流向与市场形成正反馈。目前,我们还没有观察到这样的积极信号。

券商中国记者:从成交量来看,仅一周多就创下3万亿元的天量,主要增量资金来自哪里?

周奇伟:近期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外资对中国资产的态度有所转变。之前有不少外资机构对中国持有做空的立场,但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一些空单开始平仓。同时,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原本较低,现在开始适度增加,这表明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

其次,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市场参与度也在提高。市场上出现了一定的赚钱效应,吸引了民众的目光,选择直接通过ETF产品进行投资,这与上一轮牛市有本质区别。

  港股具备长牛特征

券商中国记者:展望四季度,您主要看好哪一类资产或主线?看好哪些行业的投资机会?

周奇伟:目前我们看好有基本面支持的优质资产,第一类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拥有优势的资产。比如,互联网、家电等行业,在行业格局、公司质地、现金流以及股东回报等各个方面都相对优质。

第二类,高股息、高分红和高回购的公司。但具体情况需要观察,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特点。在这一轮中,许多优秀企业的估值回归尚未结束。以运营商为例,在股价涨幅如此多的情况下,PE仍才10倍,还有7%的分红率,在海外的很多运营商都达到20倍PE。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这类资产的价值重估尚未结束。

券商中国记者:怎么看待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目前您在港股的仓位大概多少?

周奇伟:我认为港股已经进入良性状态,港股仓位占比较高。我们研究美股,发现美股在过去的10年、20年有很多案例,虽然这些股票的利润并未增长,但是股价却上涨10倍以上。

如果仔细进行拆分,估值可能上涨两倍,例如从10倍到20倍;另外的5倍来自回购和分红。尤其是回购,例如美股的麦当劳、HCA等长牛股票,它们的上涨都来自大量回购。因此我们看到有序的长牛、慢牛市场,一定是回购加分红,持续地进行股东回报。

从去年的数据来看,港股的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做这些工作,例如部分龙头互联网公司开始千亿级别回购。我们去年底计算了整个港股,如果将恒生指数作为一个整体个股看待,那么它的回购加分红比例已经超过5%,超过了美国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

我们认为港股已经具备了长牛的要素,即优秀公司通过回购和分红不断回馈股东,这是美股长牛的显著特征。此外,中国很多优秀的公司在港股上市,目前港股的外资比例已经非常低,具备估值修复的基础。

  经济转型并非一蹴而就

券商中国记者:您对当下全球和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看待“924”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能否解决地产低迷、内需疲软等问题?

周奇伟:我的研究方法更倾向于深入挖掘个别公司。目前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与过去有所区别,现在不仅要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化,还要面对经济结构转型的挑战。

第一,我们需要从投资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第二,从房地产占主导的周期型经济,更多地向制造业或者其他服务型社会的转型;第三,还要面临人口老龄化结构问题。这三个问题都是长期问题,而非短期问题。因此,我们不能期待短时间一蹴而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耐心。

比如过去的很多消费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产业链相关,而我们的其他消费相对来说并不理想。现在房地产消费下滑,整体消费就会相对疲软。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中国的优势。在许多产业上的进步非常大,并且很多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非常强。以汽车为例,中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崛起花费了很长时间。2018年和2019年国产品牌的占比仍然很低,经过5年的时间,国产品牌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外资或合资的份额逐渐减少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从中国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会非常漫长和复杂,但我们也需要去尝试。也许三年、五年后或者十年后,突然有一天看到我们很多企业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公司。在很多产业中进行的转型,我认为这是缓慢的过程,房地产的转型也是如此,不可能一天两天就解决问题。

很多人期望这次政策能够一次性解决,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先挖土松土,再改善土壤,然后再种籽,之后逐渐培养。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但我对此有信心。我们看到中国在很多行业的快速发展,并且都处于逐渐向好并走向领先的过程中。

  只有买入好公司,才能拿得住

券商中国记者:您选个股的逻辑是什么?最喜欢什么特质的公司?能否分享一个最近重仓的典型案例?

周奇伟:从投资理念和方法上来看,我选股的最大标准即是否愿意成为这家公司的真正股东,不一定持有10年,但在购买一个公司前,我会问自己是否愿意持有10年。

假设以10年为买入标准,那么会考虑几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公司是否在你的能力圈范围内,以及你是否了解公司的本质,知道公司做什么生意,依靠什么赚钱,赚钱的能力是什么?

其次,是否是一个永续经营稳定的公司,而不是今年利润大幅上升,明年就可能出现亏损。作为一个整体,未来十年带来的回报如何,甚至将这家公司视为一个不可交易的公司对待,就问自己持有十年是否愿意。如果没有这个信心,我就不会投资这个公司。

不投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只做认知范围内的投资;第二,仔细甄别该公司是否真正符合优秀公司定义。

比如有人认为奶茶店很火,于是加盟奶茶店,但根本没有考虑过奶茶店的周期,为什么去做奶茶而不去做咖啡、茶、果切。每个生意都不同,从排序角度来看,咖啡是最好的生意,因为它涉及生活习惯养成等,而且变化不大。10年前喝的是美式,10年后市场主流仍然还是美式。喝奶茶就不同,奶茶的创新速度非常快,生命周期通常为18个月,需要考虑的是12个月是否可以赚到钱。

此外,投资还需要安全边际,不能买贵了,一定要逆势投资,在价格便宜的时候买。只有买入真正优秀的好公司,才能拿得住,甚至逆势加仓。如果你仅关注股价波动,那么最终一定会亏损。

  锚定优秀公司内在价值

券商中国记者:您是怎么理解投资的,能否简单总结一下您投资框架和方法论?

周奇伟:我认为投资其实很简单,我们的目标是赚钱,赚钱需要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有人通过量化赚钱,也可以通过趋势和交易赚钱,只是我认为价值投资的方法更适合自己,这种方法相对来说可学习、可复制、可传承和可积累。

例如通过交易赚钱,我认为自己没有天赋,不具备通过交易赚钱的能力。有时交易会突然失效。例如这两年很多游资无法赚钱,发现被量化替代,价值投资则是一个更长期可行的方案。

从投资框架来看,主要以自下而上的选股为主。从交易框架来看,我是偏左侧的交易,人弃我取。无论是做投资、买股票还是交易,都需要找到自己的锚。

首先是资金性质。需要明确是短期、长期性质,资金能否承担亏损等。其次,锚定公司的内在价值而不是股价,从更长周期的视角分析公司高估还是低估。

券商中国记者:最近市场巨幅震荡,对于波动巨大的市场,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您有什么好的建议?若真有一轮大牛市,最好的策略是什么?

周奇伟:选择一位信任的优秀基金经理,关注他的长期业绩而非短期业绩。

如果相信自己的投资能力,要制定好交易策略。定投也是不错的方式,切记不要高位加仓。最近看了一篇报告显示,2016年整个牛市结束后,散户整体亏损了30%。一轮牛市后,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亏损了。

这笔钱一定是闲置资金,千万不要抱着赌博心态进行投资。

     

  

  

责编:杨喻程

  

校对:杨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