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间,东方甄选公告董宇辉“单飞”,次日东方甄选重挫收盘,单日下跌23.39%,报收9.5港元,一天之内市值蒸发约30亿港元。此外,该股自去年创下的历史高位至今回撤已超八成,在今年三季度内的近一个多月时间里,该股股价也接近腰斩,截至6月末,共有3家基金公司4只产品重仓该股。
7月25日晚间,东方甄选公告董宇辉“单飞”,次日东方甄选重挫收盘,单日下跌23.39%,报收9.5港元,一天之内市值蒸发约30亿港元。此外,该股自去年创下的历史高位至今回撤已超八成,在今年三季度内的近一个多月时间里,该股股价也接近腰斩,截至6月末,共有3家基金公司4只产品重仓该股。
有机构认为,由于“与辉同行”直播间仅销售第三方货品,收入确认方式为带货流水对应的佣金收入,因此尽管GMV大幅下滑,但对东方甄选收入的影响相对有限。
7月25日晚,东方甄选公告,宣布董宇辉“决定离任公司雇员及公司一个合并联属实体的高级管理层”。与此同时,董宇辉计划以7658.55万元收购与辉同行100%股权。
资料显示,与辉同行公司2023年12月成立,于2023年12月22日至2024年6月30日实现净利润1.41亿元,而东方甄选去年6月—11月的净利润为2.49亿元。因此,董宇辉单飞的消息对东方甄选股价无疑是一大利空。7月26日早盘,东方甄选股价大幅低开,跌幅迅速扩大至超过28%,创2022年6月以来新低。截至收盘跌23.39%,报收9.5港元,一天之内市值蒸发约30亿港元。此外,新东方美股跌幅也达5.46%。
此前,彼时名称尚为“新东方在线”受教培新规影响,股价一度回撤超过九成,但随着“东方甄选”和董宇辉的横空出世,公司股价自2022年六月开始起飞,股价从低点2.84港元/股,至2023年1月飙升至75.55港元/股的高点,短短半年之内股价增长26.6倍,当年一季报公募基金持股比例占流通股比例为4.66%,上涨期间泰康弘实3个月定开、永赢港股通品质生活慧选等基金因重仓该股,基金净值也随之得以提振。但公司股价随后逐季走低,截至今年6月末,公募基金持股比例仅剩2.1%,中欧基金旗下两只产品、博时基金以及永盈基金旗下各有一只产品重仓持有该股。
不过,据盘后披露的基金净值,中欧基金旗下两只产品26日均微幅上涨,博时中证全球中国教育ETF下跌1.35%,永赢港股通优质成长一年持有微跌0.59%。
步入三季度以来,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东方甄选股价从18.5港元左右一路下行,截至7月26日已经跌超48%,接近腰斩,且距离去年1月份创下的历史高位回撤再度超过85%。
数据显示,“与辉同行”自董宇辉1月9日开播以来,截至7月19日,与辉同行直播间GMV累计43.8亿元,占同期东方甄选总GMV54%。申万宏源研报认为,由于与辉同行直播间仅销售第三方货品,收入确认方式为带货流水对应的佣金收入,因此尽管GMV大幅下滑,对东方甄选收入的影响相对有限。“我们预计东方甄选自营产品销售仍维持增长,GMV同比提升5%,对应销售收入54.4亿元,占收入比重同比提升49.5个百分点至87%。”该研报表示。
虽然东方甄选近年来的股价大起大落,让公募基金对其敬而远之,但随着港股底部逐渐夯实,二季度内不少基金经理果断地加仓港股这一估值洼地。数据统计,今年二季度末,公募行业合计重仓了313只港股,合计持仓市值超过2377亿港元,环比增加388.14亿港元。
加仓的投资者还不乏明星基金经理。如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二季度的港股仓位进一步提升至23.63%,前十大重仓股就有中国移动、腾讯控股、海吉亚医疗3只港股,同一家公司赵枫旗下睿远均衡价值二季度的港股持仓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更是达到了43%,其重仓的港股包括腾讯、中国移动、中国太保、美团、中国财险等;顶流基金经理张坤也持续增加港股仓位,他管理的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将港股仓位从去年底的38.98%提升至46.71%。
近期离职的丘栋荣在二季报中介绍称,目前港股整体估值水平基本处于历史20%分位,仍具有很高性价比;且部分公司具有稀缺性,是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和创新性的资产。
“港股资产表现出系统性的低估特征,权益资产隐含回报水平高,对应着战略性的机会,应积极配置。”丘栋荣说。
前述重仓东方甄选的永盈基金晏青管理的永赢港股通优质成长一年混合在季报中认为,相信股票市场周期的力量。国内防御性的红利资产已经走出了平稳的上升行情,而核心成长资产历经多年的调整,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需耐心等待更多企稳信号。
展望2024年下半年,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表示对港股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整体市场估值偏低,众多公司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考虑到大幅下跌的概率较小,中长期内这些价值将被市场所认可。二是海外流动性已发生变化,加拿大和欧洲已经开始降息,美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速也开始有所下滑,美联储在2024年年内可能会降息,但考虑到美国大选,2025年的美国通胀仍有不确定性。三是国内经济预计将稳中向好,全年GDP预计将维持健康增速,货币政策可能会保持宽松,同时财政政策也有望加强;半导体、新能源、电动车、高端制造等行业仍将受到政策支持,预计将出台更多利好政策。四是鉴于2023年下半年的盈利基数较低,预计2024年企业盈利同比增速将有所改善。
责编:汪云鹏
校对: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