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观点

2018年以来264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沪市公司研究成果跻身世界前沿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源和载体,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奖主力军。以沪市为例,2018年以来的四届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沪市共有164家公司牵头或参与的264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项目数量分别为7个、33个、168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二等奖项目数量分别为3个、53个。2020年以后,国家科学技术奖由每年举办一届改为三年一届,进一步提高了奖励的权威性和荣誉性。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源和载体,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奖主力军。以沪市为例,2018年以来的四届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沪市共有164家公司牵头或参与的264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项目数量分别为7个、33个、168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二等奖项目数量分别为3个、53个。2020年以后,国家科学技术奖由每年举办一届改为三年一届,进一步提高了奖励的权威性和荣誉性。

从各年获奖情况来看,沪市公司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愈发突出。2018年—2020年,沪市获奖公司均在55家左右。2023年,66家沪市公司牵头或参与了64个项目,占获奖总数的25.6%。

硕果累累的背后是沪市公司长期孜孜不倦地加码研发创新,相关投入已连续十年保持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2%。2023年,沪市实体类公司研发超1.0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6.44%,占全国全年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近三成。

值得一提的是,沪市55家公司多次获奖,其中,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石化分别凭借20个、16个、15个项目成为沪市获奖次数最多的三家公司,这些国之重器项目以新基建、新技术彰显硬核力量,切实为国家解决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问题。

比如,中国中铁参与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岛隧集群工程。此外,以轨道交通、航天航空、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显现,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态。中国中车8次获奖,凭借“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更是取得了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电南瑞在电力领域多次获奖,2023年凭借“高压大容量直流开断半导体器件、关键技术与系列化直流断路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沪市信息技术产业链活力涌动

沪市公司积极把握人工智能、物联网、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克难。据统计,2023年沪市获奖项目中约14个与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相关,数量大幅增长。

比如,三大运营商作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积极筑牢数字经济新底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联合研究机构、企业、高校等数家单位,历经十年得以完成“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获得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截至2024年5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总数达383.7万个,全球占比达60%,中国5G用户数占比超过50%。

当前,以5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已成为创新最活跃、渗透最广泛、带动最显著的技术领域之一。三安光电参与的“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及在5G通信产业化应用”,攻克了5G移动通信基站用宽带、高效、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核心工艺技术,在3.6GHz工作频率下实现单管效率达到80%、最大输出功率密度12W/mm、线性增益21dB的优异性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解决方案,并通过5G组件和系统的应用验证,实现在客户端稳定批量出货。该项目为我国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础,对我国5G通信用氮化镓功放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一批沪市公司研究成果跻身世界前沿

一批沪市公司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全球范围内的优势竞争能力。中国动力作为主要参研单位参与完成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是海洋国防建设的大国重器,具有设备系统多、功率密度大、布置紧凑、专业性强、工况多变等特点,总装设计制造技术极其复杂,核心技术长期被西方国家垄断和封锁。作为主要参研单位之一,公司攻克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同架构技术方案,系统性地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打破该领域国外技术垄断局面,为装备的成功研制作出重要贡献。

浙海德曼参与完成的“高档数控机床精度及其稳定性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精度及其稳定性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显著,严重阻碍我国国防建设与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难题,创建了数控机床全生命周期精度提升理论与技术体系,为解决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重大关键制造难题提供了途径。

沪市公司积极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沪市公司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已经取得良好的实践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天合光能主导的“高效低成本晶硅太阳能电池表界面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我国光伏技术领域首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如发明了双面微纳两级结构及其定向刻蚀制造技术,解决了光吸收难题;发明了掺杂元素选择性空间分布和叠层钝化膜结构及其制造技术,解决了载流子传输难题。同期,以该项目成果和技术为依托,创建了全球首条高效低成本电池规模制造生产线,20次创电池效率和组件功率世界纪录,并被载入世界电池效率路线图,成为世界光伏技术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引领国际光伏产业技术。

精工钢构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凭借“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研发主要包含了支撑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交错桁架—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等,提出的新型高层混合结构体系及其装配建造技术引领我国高层建筑装配式建造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开启了钢与混凝土混合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全面推进装配式集成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应用支撑。

目前,精工钢构围绕该技术已构建了绿筑集成建筑成套技术体系,并以技术加盟模式在河北、山西和湖南等六地打开了区域市场,在温州市现代冷链物流中心等多个项目上取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