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推荐

智能路网-全息路口技术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佳发明奖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和“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颁奖典礼暨优秀项目主题展上,“智能路网-城市道路交通全息路口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在获得“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的同时,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评选为“最佳发明奖”。作为项目第一发明人,智慧互通(IICT)董事长、首席创新官闫军博士出席领取WIPO颁发的证书和奖牌。


全息路口技术致力于解决城市级智慧交通刚性需求


当前,大多数城市在发展智慧交通方面都面临着很多共性问题:一是交通管理效能低,交通资源利用不足,信息化断层导致管理效率低下,交通数据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共享;二是交通产品创新难,导致城市交通运营成本高,难以创造增值效益;三是公众出行便利性程度低,道路拥堵,事故频发,无处停车,交通突发事件处理效率低。


为了破解城市发展智慧交通的这些问题,满足智慧交管在解决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交通服务方面的需求,“智能路网-城市道路交通全息路口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应运而生。


“全息路口系统面向省市、区县三级交管、交通局、城管局、市政等政府部门及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等出行者,全面支撑交通管理与执法、出行服务、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应用及业务联动的需求。”闫军博士介绍。


全息路口技术是目前世界领先的AI+交通硬科技


全息路口技术是基于多模态融合感知设备和高精度地图的车道级精准感知,对交通全要素动态检测,通过端边云架构多重AI计算,构建道路虚实平行系统,实现交通智能决策控制、优化及秩序管理,即通过感、算、控(可见、可知、可控)闭环,达到交通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目标。


“智能路网-城市交通道路全息路口系统”采用目前世界领先的AI+交通的全栈技术体系,构建了“端-边-云、感-算-控”应用架构,开创了路口全交通要素孪生场景应用。


基于此,全息路口技术通过充分利用多目雷视融合、人工智能、视频识别等技术,建立起全方位、立体的城市交通路口全息监管体系,云端信号优化与管理平台基于全息感知数据,生成基于单点的、干线的和区域的信控算法和策略,并对路口进行实时控制,不间断保证秒级、车道级等150余个指标准确有效,助力数据驱动智慧交管科学决策,有效提高城市交通通行效率和管理者对城市交通的监管力度,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处置突发性事件、保障行人出行安全的目的。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全息路口技术通过信号控制的智能化、数据统计分析的自动化以及秩序管理的精细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数据获取与处理优势,为交通管理机构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与工具,有效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秩序性。


AI让红绿灯 “长上眼睛” “拥有大脑”“输出语言”


对于城市交通管理而言,全息路口人工智能红绿灯系统可以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全场景的覆盖,把红绿灯从传统的“车看灯”转变成“灯看车”,让红绿灯“长上眼睛”“拥有大脑”“输出语言”,实现精准放行和提示关怀,不浪费1秒钟,大幅提升社会效率,降低碳排放。与传统每个路口采用几个固定配时的方案相比,全息路口AI红绿灯技术能每天动态提供配时方案达到800种,极大提升了交通管理的灵活性。


以张家口城市级全息路口人工智能红绿灯项目为例,项目实现了区域交通信号配时优化及通行效率的提升,单路口通行效率提升15%,干线协调路段通行效率提升20%,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随着人工智能算法能力的升级,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整体性能。再以阳朔县石马圆盘路口AI智能化改造项目为例,通过改造,在2023年黄金周期间阳朔游客增加61.26%的前提上,升级改造后的路口拥堵指数却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1.2%,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城市最繁忙路口的拥堵问题。


截至目前,全息路口相关技术已在广州、唐山、张家口、阳朔等多个城市落地实施和应用,共部署206个全息路口。通过项目落地和实践,“智能路网-城市交通道路全息路口系统”已经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效益和产业效益。在推动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升级演化的同时,提升了交通装备关键技术自主化水平,并推动了国内智能路网设备与通信技术商业化步伐。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