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
现在,社交媒体以及短视频平台上,哈尔滨彻底火了,“南方小土豆勇闯哈尔滨”,得到的待遇确实让本地的东北人,都陌生了许多。
而让东北人的震惊起点,似乎是从一盘冻梨刺身开始。
马可以安上翅膀;哈尔滨的月亮可以永远不落;有人想看企鹅,那就让企鹅北上书包;东北虎都成了听话的大猫咪;东北本地人,说话都开始“夹”了;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萨满的鄂伦春族人都下山跳起了“科目三”,这些无一不向我们展示着哈尔滨的热情。
今天《思维品书》为读者推荐这五本好书,希望读者们在书籍里阅无止境,在人生中游刃有余,一窥哈尔滨爆火背后的本质。而在旅途中,阅读旅游书籍,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让旅途更加充实丰富!
《叙事经济学》
作者:【美】罗伯特·希勒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每个人都是听故事长大的。
在当下高度联通的小世界中,通过口述、新闻媒体和社交网络传播的流行叙事,无论是关于经济信心或恐慌、房地产繁荣与萧条,还是关于网红、比特币、健康养生,也无论流行的是真相还是谣言,都在影响人们的决策,乃至改变整个经济和社会的走向。然而,固守理性行为和完全信息假说的经济学家此前却视而不见,远远落后于历史学家、人类学家以及高度敏感的媒体和商界。
《叙事经济学》试图填补这一空白。在该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借鉴了流行病学模型,为读者提供了思考流行叙事影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新视角。通过诸多重大事件的回顾,辅以数据分析,希勒展示了流行叙事对历史进程及其中的个体人生的深刻影响,表明对这些流行叙事的经济学思考,可以提高对金融危机、衰退、萧条和其他经济事件的预测能力,帮助我们未雨绸缪,将各种负面冲击的危害降到更低。
在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中,有两个基本的假设:理性人假定和完全信息假定。经济学家习惯用量化分析的方式,把许多易感知、易追踪、易整理的定量指标作为经济研究的重要参数。然而,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在《叙事经济学》一书中,独辟蹊径地将“叙事”引入经济学领域,将过去依赖于抽象建模和数理统计的经济学还原到有温度、有感知的生活切片或历史场景中,人们的言谈、议题和故事,成为解构经济现象的重要维度。
比研究成果更为难得的是,这位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特有的跨学科思维、开放式思考以及具有人文关怀意义的道德精神,尤为令人敬仰。
“叙事”一词的含义不止于故事或者讲述,归根结底,叙事是历史、文化、时代精神以及个体选择相结合的载体,甚至是一种集体共情。某种程度上,它是在解释或说明一个社会、一个时期的重要公共信念,而信念一旦形成,将潜移默化或者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经济行为。正是这些特性,使叙事传播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变化机制和关键预测变量。
《新旅游:重新理解未来10年的中国旅游》
作者:许义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本书以作者创业为基础,瞄准旅游业的互联网经营,分析现状,指明趋势。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做法,看到了一些市场细分领域,也就是未来创业的蓝海。在前言中首先阐述他提出的“新旅游”概念。从宏观形势的几大变量分析入手,得出市场机会;分享如何经营新旅游,产品设计、体验设计、流量获取、产品表达、传播设计、用户运营等能力要求;着重对主题旅行、户外旅行、定制旅行、美宿度假四种新业态提出自己的理解;后对新旅游的创业进行分析。
在吴晓波频道提供的《这个国家的新中产:新中产画像与未来商业白皮书》中,对新中产的消费特征这样描述:他们具有较高的经济水平和高消费能力,但很难被忽悠,不容易被传统广告打动,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喜欢为新技术和新体验买单。他们通过消费透露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从必须型消费转变到发展型和美好型消费。他们很会赚钱,也乐意消费,喜欢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新中产平均每年有两次以上的远途旅行。周末常常自驾出行打卡,小红书、抖音上的网红景点和住宿,愿意去体验世界上的各种美好,也愿意让自己变得更好。
审美层面,新中产有清晰的符合当代商业美学的审美趣味,不人云亦云,也不盲目崇洋媚外,有独立客观的消费见解。在新中产的消费观里,好看不是条件,而是消费选择时的基本需求,只有符合一定审美趣味的产品才能进入他们的消费清单。在旅行产品的设计和表达上,美成为基本要求,否则就无法和他们互动沟通,也就没有连接和生意的可能。
消费层面,新中产在满足物质生活之外,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自我提升和尝试新体验的消费上。愿意为幸福和美好生活花钱,消费形式转变为新增消费。尝试未尝试过的体验,买比原来更优质的东西。
连接层面,新中产善于用新的互联网应用和工具,找到价值观、审美趣味、消费观类似的同好者,也追求更有质量的社交。这些都意味着在履行经营和产品设计,必须开始具备调性、品牌、价值理念和审美能力。
《噪声:人类判断的缺陷》
作者:【法】奥利维耶·西博尼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哪里有判断,哪里就有噪声”“战胜隐形的噪声,就能获得显性的胜利”。《噪声》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之父”丹尼尔·卡尼曼携手决策领域专家奥利维耶·西博尼和卡斯·桑斯坦共同推出的重磅新作。
几十年来,大家都认为,偏差是导致人类判断出错的关键。但是今天,卡尼曼系统性地指出:噪声,才是影响人类判断的黑洞。看卡尼曼的《噪声》,它将影响你未来10年的思考与决策。
想象一下,两名医生对相同的病人给出了不同的诊断;两名法官对犯了同罪的嫌疑人给出了不同的判决。再想象一下,同样的医生、法官或决策者做出了不同的决策,而这种决策仅仅取决于决策是在什么时间做出的。这些不同决策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噪声”。
《噪声》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之父”丹尼尔·卡尼曼携手决策领域专家奥利维耶·西博尼和卡斯·桑斯坦共同推出的重磅新作,也是卡尼曼继畅销书《思考,快与慢》之后酝酿10年思考的全球瞩目里程碑式巨作,行为科学领域又一重大发现。几十年来,大家都认为,偏差是导致人类判断出错的关键。但是今天,卡尼曼系统性地指出:噪声,才是影响人类判断的黑洞。
《噪声》一书通过系统性研究,通过两个公式揭开了“判断出错”的本质,并且通过对三种噪声的系统性分析带你直击噪声。并且,从六大部分阐述了“噪声”:从寻获噪声到探究人类判断的本质,从预测噪声到阐释噪声的主要原因,从探讨如何改进判断和防止错误的实际问题,一直延伸到什么才是合适的噪声水平。“噪声”是随机的,但却是致命的。卡尼曼在书中提出了6大原则,帮你重塑决策框架,做聪明的决策者。同时,卡尼曼更是精妙地附上了“审查噪声”的使用指南,以及写给决策者的“观察者清单”。
《消费社会》
作者:【法】鲍德里亚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法国现代社会思想大师,知识的“恐怖主义者”,是后现代主义理论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他在“消费社会理论”和“后现代性的命运”方面卓有建树。他的理论目前正深刻影响着当代的文化理论以及有关传媒、艺术和社会的话语(电影《骇客帝国》主题和基本背景就来自鲍德里亚的哲学思想)。
《消费社会》是鲍德里亚早期的代表性著作,对国际哲学、社会学以及新兴的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公认为该主题的重要经典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文艺学以及相关领域,该书亦是流行的教学参考书。
在这本书中,鲍德里亚将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符号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消费社会批判理论。鲍德里亚指出:与过去将消费看作经济活动中的一环不同,在消费社会中,消费是一种主动的结构,商品的符号价值推动着人们在消费中对自身、对社会的想象性认同,确证了现代社会的合法性。要透视这一社会,就需要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向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分析,不仅构成了他思想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我们理解当代西方以及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东北游记》
作者:【美】迈克尔·麦尔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生活在现代中国的人,都明白见证传统流失、老景翻新的感觉。在北京,也许你上周还在一条巷子里的小店吃面条,下周再去就发现那儿已经变成了一堆瓦砾。
相比之下,东北的历史还不算那么遥远。
17世纪早期,东北,开始比较频繁地出现在有记载的古代历史中。当时在世界的另一边,莎士比亚正在创作经典戏剧,英格兰的清教徒登陆普利茅斯岩,开始创建美国。
也许你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故事,有什么样的过往。而在我眼里,这些恰恰就是历史的印记,记录了东北的兴衰荣辱,也浓缩了现代中国的起落沉浮。
在中国,关外的东北三省当属冬天最有魅力的地域之一了。
东北的冬天,无疑是漫长的,最冷的地方当地人一年中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过冬天。这里的大美风光、美食、文化和语言都让人难以忘怀:哈尔滨冰雕、吉林雾凇、查干湖冬捕、大红灯笼和花棉袄、东北二人转、冻梨冻柿子、杀猪烩菜……如果没到过东北,没经历过东北的冬天,你想象不到东北冬天的美丽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