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荣正集团发布《2023年度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情况统计与分析报告》。报告所述A股以533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其中沪市主板共1692家、深市主板共1505家、科创板共566家、创业板共1333家、北交所共239家。
《报告》称,2023年全年,A股股权激励计划总公告数为666个,较2022年下降12.60%——其中首期公告数量为307个,较2022年下降15.19%;多期公告数量为359个,较2022年下降10.25%。
2023年度股权激励市场呈现“整体市场持续回落,多期激励稳步提升”的特点。
《报告》认为,2023年A股大盘走势持续低迷,宏观资本市场不振对股权激励发展产生一定影响。2023年股权激励公告总量与去年同比略有下降。在未来股价及业绩不明朗情况下,部分有意向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选择谨慎观望。
同时,员工持股计划公告总量也大幅回落,2023年公告数据显示,员工持股计划从2022年的291个下降到212个,降幅达27.15%。
随着广义股权激励的规范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渐显多元化发展趋势。
北交所股权激励业务突起
2023年从A股各板块角度来看,创业板超越主板成为股权激励计划公告数量最多的板块,达到230个,占总公告数量的34.53%;科创板公告了166个股权激励计划,占总公告数量的24.92%;沪主板股权激励公告数量为126个,占总公告数量的18.92%;深主板股权激励计划公告数量为120个,占总公告数量的18.02%;北交所公告了24个股权激励计划,占总公告数量的3.60%。
各板块上市公司都将股权激励作为人力资本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如何激励与稳定公司核心团队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股权激励将为各板块,特别是高科技人才聚集、具有高成长性需求的公司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2021年11月15日,备受瞩目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正式开市,81家首批上市公司集体亮相。北交所开市,标志着在资金募集、并购重组和交易估值等基础功能方面,创新型中小企业有了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沃土。
北交所规模自成立起发展迅速,目前上市公司数量已经突破二百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比例从开市时的17家上升至115家,占比从21%上升至48%。行业覆盖包括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34个国民大类行业。
荣正咨询称,截至2023年12月31日,北交所共有42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广度为17.57%,其中有26家聘请了独立财务顾问。此外,首批在北交所上市的两家公司“旭杰科技(836149.BJ)”和“建邦科技(837242.BJ)”已经推出了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
国企股权激励发展静待花开
从企业属性来说,荣正咨询称,2023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公告43例股权激励计划,同比下降36.76%,股权激励推进遇阻。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后,国企改革面临战略性调整,国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意愿从高热进入了冷淡期,同时资本市场又遭遇寒季,故而部分激励意愿暂时低落。
国企股权激励数量从公告频率看,年末仍旧是国企集中公告的高峰期,2023年12月国企公告股权激励的数量占到全年公告总量的32.56%。
整体层面来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推进速度自2009年以来逐步加快,自2020年6月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计划的总量大幅增长,三年行动改革成果显著。
荣正咨询认为,2023年,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推进遇阻,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仅公告了43个股权激励方案,在量上较去年收缩,但从长周期角度看,国企改革纵深推进,迈入了新阶段,“中特估”概念跃然纸上,有望重塑国央企估值体系,国企股权激励发展静待花开。
此外,从地区分布来看,沿海开放城市、华东及华南地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数量要远大于西南和东北部地区。广东省在2023年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计划数量最多,达138个计划,占比20.72%;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北京市紧随其后,各公告101、85、74、72个计划,分别占比15.17%、12.76%、11.11%、10.81%。
从行业分布来看,2023年A股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计划数量最多的行业依然是制造业,达472个计划,占比70.8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仅次于制造业,公告101个计划,占比15.17%;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各公告21个计划,占比3.15%。制造业成为推动股权激励业务最广泛的行业,一方面是因为该行业本身上市公司体量最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传统制造业在面临现代工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核心人才的需求日益攀升。并且得益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及信息化资源的普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为推动股权激励业务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