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观点

“内生+外延”双轮驱动 国瓷材料加速育新提质

证券时报记者 黄翔“向确定的方向上做加法,是国瓷材料这些年来不断进行延链布局的行为逻辑。”谈起国瓷材料发展历程时,公司副总经理、董秘许少梅向记者表示。

证券时报记者 黄翔

“向确定的方向上做加法,是国瓷材料这些年来不断进行延链布局的行为逻辑。”谈起国瓷材料发展历程时,公司副总经理、董秘许少梅向记者表示。

作为高端功能陶瓷材料龙头企业,国瓷材料自成立起便聚焦技术创新突破,持续走在产品国产替代的道路上。如今,随着数字化浪潮奔涌而来,以新材料为立业方向的国瓷材料继续扩展产业链版图,在多个新兴终端领域持续布局,实现了材料到制品的全链条贯通。

填补国内空白

被喻为“工业大米”的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是电子工业用得最多的重要元器件之一,被业界称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回顾国瓷材料发展历程,该公司正是通过突破MLCC原料——高档钛酸钡基介电陶瓷材料的“卡脖子”难题,让自身在行业中站稳了脚跟。

“公司成立之初凭借技术创新完成了核心产品钛酸钡粉体的开发,成功进入了MLCC领域,并成为三星电机、风华高科等重要客户的供应商,依靠单一产品实现创业板上市,解决了初创企业生存问题。”许少梅向记者讲述道。

据了解,我国MLCC产业起步晚,起初中高端MLCC粉体材料长期依赖日本进口。近年来,随着国内生产企业的产能逐步扩产,MLCC配方粉国产化率持续提升。而国瓷材料通过深耕MLCC介质材料,已形成从超细纳米钛酸钡基础粉,配方粉到电子浆料的多品类优势。目前,该公司已实现120/150纳米钛酸钡粉体量产,50/100纳米钛酸钡粉体的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MLCC电子陶瓷材料行业的空白。

在国瓷材料展厅中,国瓷材料工作人员拿起两份大小规格不同的MLCC样品向记者展示,其中较大规格的仅有不到半块指甲盖大小,而小规格的则小如一粒细砂。“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工艺改进,目前公司生产的粉体达到纳米级,别看它只有一粒细砂大小,其实它包含了102层介质膜片,介质层厚度由原来的36微米,减小到1.8微米。这也使得现在的电子设备能够发挥出更优的性能,比如手机中能够用到至少3000颗MLCC。”

目前,MLCC应用日益广泛,下游几乎涵盖所有需要电子设备的行业,从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到轨道交通、汽车电子、智能电网、新能源、消费电子等工业和消费领域。

凭借“一招鲜”成功上市之后,国瓷材料没有停留在原地,公司继续保持高强度基础研究,打造了包括水热合成在内的七大核心技术,依靠核心技术持续推进新材料品类的横向拓展,陆续推出了纳米级复合氧化锆、高纯超细氧化铝、稀土催化材料以及氮化物等高端无机非金属材料,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国瓷材料形成了包括电子材料、催化材料、生物医疗材料、新能源材料、精密陶瓷材料和其他材料等六大业务板块,产品下游涉足自动驾驶、工业激光、低轨卫星等热门赛道。

核心技术多点突破

智能化时代,越来越多领域需要应用陶瓷新材料,而新材料产业又天然具有“三高三长”的特点,即高投入、高难度、高门槛,长研发周期、长验证周期、长应用周期。国瓷材料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持续保证行业地位不掉队,是外界观察其发展的重要维度。

对此,许少梅总结为通过“内生、外延”两条脉络保持着公司稳定发展。“一方面,国瓷材料基于核心材料优势不断强化材料应用研究的创新投入,聚焦‘卡脖子’的关键领域;另一方面,以并购重组的方式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先后进入了催化材料、生物医疗材料、新能源材料和精密陶瓷领域,以核心材料赋能下游企业发展,分别实现了蜂窝陶瓷载体、陶瓷基板、精密陶瓷轴承球等产品的国产替代。”

许少梅举例谈到,2016年国内汽车行业迎来国四标准升级至国五的政策窗口期,国瓷材料完成王子制陶的收购后,通过技术整合顺利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使得公司蜂窝陶瓷载体产品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打破了康宁和NGK的长期垄断。如今,经过多年技术培育,国瓷材料已实现商用车、乘用车、非道路机械、船机等全系列蜂窝陶瓷载体最新排放标准的全面突破,成为了国内重要的国产替代力量,保障了国家汽车尾气处理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近年来,AI技术为众多行业带来了颠覆性变革,在此背景下,国瓷材料也针对性地进行AI相关领域产品的MLCC介质粉体研发。“AI服务器及相关设备对高性能MLCC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把握市场需求,国瓷材料积极协同客户开发大容量、耐高压、高散热等特殊规格的介质材料。”许少梅表示,当前新兴行业涌现,驱动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抢抓市场机遇。

以精密陶瓷业务为例,精密陶瓷器件同时具备声、光、电、热、机械等综合性能的调整能力,尤其是AI、功率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都面临因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要求的功能或结构设计问题,陶瓷器件是问题解决和性能优化的关键。

“泛半导体、新能源产业等陶瓷基板解决方案,一直是国瓷材料长期战略发展和重点布局的业务领域。公司是从陶瓷粉体到陶瓷板至下游陶瓷金属化的全产业链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许少梅介绍,为提升国产自主可控能力,公司组织旗下的国瓷赛创、国瓷金盛、产业技术研究院完成了高端材料及制品的联合开发,解决了国内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高强度氧化铝基板、超高导热氮化铝基板等产品的制备技术,助力激光雷达用基板、激光热沉、陶瓷管壳等产品在汽车自动驾驶、工业激光、通讯射频微系统等领域获得竞争优势。

许少梅透露,目前国瓷材料的相关产品均已进入行业头部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并批量销售。

“近年来,公司通过控股、并购重组等方式,横纵双向扩大产业布局,已从单一主体成长为多元化的新材料平台型企业,横向实现业务广度与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许少梅表示,并购重组是公司优势互补、提高市场占有率及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公司围绕核心业务板块、从协同发展的角度选择并购标的,实现了内生式和外延式发展的双轮驱动。

从国瓷材料过往的并购之路来看,2015年国瓷材料战略入股爱尔创,开启牙科从粉体到材料新格局;2016年,国瓷材料加快产业并购的步伐,电子浆料、蜂窝陶瓷材料、结构陶瓷等业务开始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2017年国瓷材料收购王子制陶,切入蜂窝陶瓷领域;2018年完成对爱尔创的收购和并表。这期间,国瓷材料收入随着其外延扩张步伐实现了阶梯式增长。

目前,国瓷材料依托核心材料优势,按照“T字形”战略向陶瓷制品领域纵向延展产业链条,通过并购拥有了尾气催化领域的蜂窝陶瓷载体、口腔修复材料领域的氧化锆瓷块、精密陶瓷领域的800V高压快充用氮化硅陶瓷轴承球、车载激光雷达用高导热基板、低轨卫星用基板等产品,实现了材料到制品的全链条贯通。

稳步推进创新发展

在国瓷材料检测实验室记者看到,一台台国内外精密的检测设备让人应接不暇,其中不乏极其昂贵检测分析仪器。

国瓷材料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早期公司在研发设备的采购上的投入无上限,“比如在检测方面,产品检测被喻为是创新的眼睛,所以我们实行全流程的检测,确保极高的质量稳定性。目前,公司的检测实验室规模排在业内前列,每年检测量达60余万次,未来公司的检测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创新,被国瓷材料视为是新材料行业发展的密码。国瓷材料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2.6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6.78%,同比增长16.5%。

在人才方面,国瓷材料针对科技类人才成立了技术专家委员会,推动技术难题的解决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同时,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促进更多创新成果的产出,国瓷材料就重点研发项目和课题给予专项的资金支持和奖励政策,鼓励科技人才以奋斗者的拼搏精神取得创新突破。

国瓷材料总部位于以石油闻名的山东省东营市,如何在这样一个三四线城市吸引人才,国瓷材料也有自己的解法。

许少梅介绍,近年国瓷材料发挥区域优势,在保障集团总部核心材料研发人才投入的同时,因地制宜招揽细分专业领域的高端人才,在长三角地区分别成立了精密陶瓷研究院和上海子公司,形成了“总部+飞地”的人才培育模式,使专业人才能够围绕产业形成集聚效应,为他们触及更多前沿技术的创造便利条件。“公司以更加灵活的培养方式促进科技人才向精密陶瓷和泛半导体领域发力,为新一轮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谈及未来,许少梅称,国瓷材料将逐步向后道延伸,面向卫星通信、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未来产业,重点发力布局高端陶瓷制品,保障公司在关键应用场景和领域获得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