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推荐

金融行业隐私计算平台——隐私计算带动银行业迈出跨行合作的关键一步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通过线上渠道提供服务,因此,服务过程中会产生和沉淀海量数据,这些数据也成为行业性、基础性的重要资源。

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同时,数据也是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并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数据是发展中的关键资产。如何保障数据安全,是整个银行业都需要关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时强调,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确保流通数据来源合法、隐私保护到位、流通和交易规范。

在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引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加快探索数据的使用和保护,以及跨机构合作。

契机:隐私计算随数字化发展浪潮而起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海量的客户和交易数据绝对是一笔“隐形”财富。在数字化时代,需要银行间互通信息、共享数据的情况越来越多,如何在保护客户隐私的前提下,实现跨机构的信息互通与共享?这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前对数据的开发与探索最为关键的环节。

说到银行业对数据的开发与探索,就不能不提到隐私计算 (Privacy-Preserving Computation)。

随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进入深水区,隐私计算在行业内的应用正日益深入,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了诸多优势和创新机遇。

何为隐私计算?

据介绍,隐私计算是一种在确保数据不对外泄露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分析计算的技术。它允许多个参与方在保护各自数据隐私的情况下,共同完成某项计算任务,从而达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目的。

受访的业内专家表示,隐私计算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分离数据持有权和使用权,为“数据特定用途使用权流通”提供了新的思路。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隐私计算的探索已有时日。2021年,工商银行发布《隐私计算推动金融业数据生态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工行白皮书”),是金融业首个隐私计算白皮书。

据工行白皮书介绍,与国外隐私计算金融应用尚处试点阶段、暂未形成规模化应用且成熟产品较少相比,我国在金融领域率先谋划隐私计算顶层设计,且国内隐私计算金融应用已领先国际。

探索:隐私计算在金融领域里程碑式实践

今年10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新华通讯社、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主办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金融街举办。

在本届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举办了金融街之声——“金融街发布”成果专场发布活动,发布了十余项重要成果,其中就包括国内首个行业级数据融合应用基础设施平台——金融行业隐私计算平台。

记者了解到,金融行业隐私计算平台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三家国有大行,联合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共同发起建设,在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浙江、江苏、四川、河北8个地区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中测试运行。

目前,平台首批已接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和杭州银行等十余家主要商业银行,是隐私计算走向产业大规模应用的重要里程碑。

“该平台能够实现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使用可控可计量。”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控清交”)董事长张旭东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能够在最为重视信息保护的金融行业,实现在安全合规前提下的行业间数据互联互通,开发出首个行业级数据融合应用基础设施平台的领域,其背后的技术支持方——华控清交——探索多年。

“数据不像烟囱能够横向打通,特别是在银行业,有‘原始数据不出门’的传统。”张旭东的话,足以看出隐私计算平台在金融行业取得突破的含金量。

“我们要在确保最小必要、专事专用的前提下,增强金融数据规模外部效应和正外部性,筑牢金融行业风险联防联控底线。”张旭东说。

未来:让金融行业的良好示范带动无限可能

多年前,银行从业人员们在面对机构之间并不互通的资金流向和授信信息时,曾不止一次畅想过有朝一日能够在行业内实现信息共享。

如今,大势已至、未来已来。

金融行业隐私计算平台采用的是基于密码学的多方安全计算和全同态加密技术,确保银行间在进行密文数据协同计算时,原始数据不出域,查询条件零泄露,在充分满足银行间信息互通需求的同时,保障了银行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坚守金融数据安全合规底线。

而平台的发布,让银行业金融机构跨机构、跨行业的数据共享和流通变为可能,也让更多行业看到了数据互通的“曙光”。

“我们认为,在所有行业中,金融行业的合规要求是属于最高级别类的。能够在银行业打通基础设施,对其他行业是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的。”张旭东认为,当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后,未来会拥有无限可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数据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必要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

数据要素的开发、流通和利用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建设强大的数据基础设施,加快数据要素市场的规范化运作,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隐私计算技术在数据要素领域的应用和创新至关重要,不仅有效保障数据要素的安全流通,更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开放和高效的数据生态系统,为推动国家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