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推荐

独家专访山蓝资本刘道志:生物医药需要耐心资本,投资人应回归“价值投资”本心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文若楠

在寒气凝重的当下,生物医药该往何处去、哪里又蕴藏着新机遇,很多企业界和投资界人士都希望为当前的困境找到破局的答案。

山蓝资本创始及执行事务合伙人刘道志正好承担了解惑人的角色。在11月26日举行的2024CHC•中信证券医疗健康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CEO峰会上,他以“医疗投资新机遇”为主题,从医疗器械、创新药、IVD行业等多个维度向现场人士分享了他的看法。

以创新药为例,刘道志认为,“对于Biotech而言,积极抓住与国际MNC合作的机会,尽可能寻找BD(商务拓展)机会;对于Biotech创始人而言,积极参与国际会议、拓展人脉是out的最好方案”。

演讲结束后,很多与会人员特意向主办方咨询,希望得到刘道志的PPT原稿。

2003年从澳大利亚回国之后,刘道志作为上海市首批领军人才加入微创医疗,成为微创医疗的核心创业团队成员。在微创医疗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后,刘道志又敏锐地察觉到医疗投资潜藏的商机,随即开始了二次创业。

山蓝资本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早期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的专业基金,关注创新医疗器械、创新生物医药、生命科技、医疗服务等高成长细分领域,至今已经投资了60多家医疗医药明星企业。

在接受时代财经的独家专访时,刘道志反复强调生物医药行业里“创新”和“耐心资本”的重要性。这种理念与山蓝资本的投资逻辑一脉相承,山蓝资本的英文名字是“SunLand”——“太阳照耀在大地上,能够取得丰收恒久”。

            山蓝资本创始及执行事务合伙人刘道志。图片来源:CHC           

“长期投资需要耐心资本”

时代财经:你如何看待目前整个医药医疗产业投资的形势?

刘道志:医疗行业,特别是医疗器械、药物以及体外诊断产品,这些是非常需要资本投入的。因为这些企业从开始研发到往后的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可能都不一定能实现盈利,在不盈利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投入资金。

这个行业的属性就是它需要资本,长期的投资就需要耐心资本。不是说投进去第二年就退出来,这行不通。只有长期投入耐心资本,产业才能发展。

从过去到现在的十几年里,这个行业的资金投入量实际上是相当可观的。单从创新药来看,过去的十几年可能有上万亿元的资本投入。能发展起来与资金的长期投入是很直接相关的。

这种长期投入不是靠过去传统的财政,即国家拨款,需要靠社会资本,以风险投资的形式来支持产业资金,我们则属于投资行业的风险投资基金。

但是行业发展到现在,可以说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市场化机构手里的钱越来越少,相应的企业就需要面对融资难的问题。

融资难是一方面,对于有产品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进院难亦是关键问题。目前,医疗机构在选择进院产品会相对谨慎,这是一个连锁反应。

对于企业来说,存在融资难、进院难的问题。而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希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生物医药刚好属于这一类的新兴产业,希望优质企业入驻地方,那么这就形成了矛盾。毕竟,优质企业是非常稀缺的。

当然,目前地方政府在积极设立产业基金,帮助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理顺这些发展上的困境和矛盾后,才能更好地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时代财经:要解决当前生物医药产业里存在的这些问题,可以从哪些方向推动?

刘道志:首先,对于生物医药企业,得保持有耐心,不能想着今天招商引进明天就能产生利润上税,这是不现实的,这违背了行业发展规律。

其次,对创业者来说,国资需要在退出、回购、对赌上的协议更宽松,减少对创业者的压力,保持一份耐心。

“出海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

时代财经:生物医药行业出海现在尤为火热,你怎么看待?

刘道志:出海热一方面是受到国内内卷形势加剧影响,企业为了求生存就必须要找到新的市场,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做大,必须进入国际市场。以药物为例,如果要做到10亿美元甚至更大的销售额,国内市场是难以支撑起来的。

除了这些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上的因素外,也是因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创新能力的国家,在新药审批数量上仅次于美国。

当整体行业具备了国际化竞争能力,相应的企业自然会将视野面向全球,这是全球化阶段下的趋势。

时代财经:今年以来,New-Co成为新的出海模式,你如何看待这种模式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存在哪些挑战?

刘道志:New-Co很时兴,但是我认为难度也比较大。第一个挑战是在经营人才上面。国内公司与海外资本联手,授权成立一个新的公司后,新公司需要经营,经营就需要有合适的人才。而且新公司在国外,又不能找国内的人员去,需要有熟悉国外临床等相关政策的人,这意味着需要在当地建立更强的运营团队。

第二个挑战是临床申报,美国、欧洲等地的临床申报要求与国内不一样,而且要求更高。特别是临床费用更高,所以理解、适应临床方面的法规要求等也是一个挑战。

第三个是后续仍然需要再融资,不可能New-Co成立了就能卖给大公司,可能需要再融几轮才能卖给大公司,IPO后融资也是个问题,你的资金得保障,否则做到半截就完了,这是行不通的。

其实跟国内差不多,你新成立一个公司,国外授权了一两年,你也要融资、也要管理团队,这些问题不会消失,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因此,New-Co模式考验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

时代财经:BD越来越成为生物医药企业们的战略选择,你怎么预判未来BD的发展趋势?要达成BD交易有哪些影响因素?

刘道志:BD一直是生物医药发展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做创新药的公司,到了一定阶段就要BD,否则从前期投入研发到正式获批、商业化,历经的时间那么长,需要有资金的支持。

现在越来越多中国公司都开始做BD,包括国外的、国内的都重视起来,以前可能光是研发,现在到一定阶段就要BD了,甚至在临床前就得有做BD的能力。

BD已经成为一个解决资金退出、机构退出,补充企业营运资金的重要方式,不然光投入无法变现,又难以IPO。

做成BD是一个挺专业的事情,需要用资源、技术、交易经验等共同驱动,比如管线的价值、竞争格局以及市场的需求度如何,这些都需要考虑。

“全球创新就是创新药产业的长期逻辑”

时代财经:根据你的亲身经历和观察,现在的医疗投资逻辑跟10年前的对比,出现了什么变化?

刘道志:十几年前做投资主要是投模仿型、进口替代型的产品和商业模式。现在投资就要关注全球创新,不能光是模仿了。这对于产品、公司的要求更高了。

其实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已经进入了一个更追求创新的时代。现在很多医学实验室,包括大学都是创新型的、研究型的,比如深圳理工大学实验室,它本身的研究机构就是创新研究和国外的顶尖机构竞争。

对于投资人而言,投资逻辑也在回归“价值投资”的最初本心,我们站在产业技术赶超的门口,不需要寻找新的方向,全球创新就是创新药产业发展的长期逻辑。

时代财经:今年年初,行业里讨论的比较多的是“穿越周期”“等待新的周期到来”,你如何看待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周期?

刘道志:虽然说是周期,但是这个周期一定是在循环中上升,不是平缓中循环的。简单来说,10年过去,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甚至人和人的思维都不一样了,对于企业来说,必须适应新形势下来寻求发展之路。

时代财经:你如何看待企业家的个人理想、企业发展愿景与时代变化之间的关系?

刘道志:个人的发展必须在一个历史大背景下才能实现价值,没有好的环境,个人难以实现价值。个人能力是重要,但是离开了环境不行,离开了大趋势也不行。

时代财经:IPO难也是行业里讨论比较多的问题,部分企业认为如果换一个申报节点,IPO之路可能会顺畅很多,对此你怎么看待?

刘道志:资本市场IPO对企业影响还是挺大的,踩上了可能就有另一番光景,要是没踩上,可能就会错过一些机遇。

如果说企业做的产品也不错,然后创新也好,只是错过了IPO行情,那早晚还会再发展起来,只是说时间上错位一下,或者相对慢一些。但还是要寻找一些新机会,不是说没有IPO就判了死刑了。

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发展,无论是个人的事业、组织的事业甚至国家的发展,都要赶上趋势、抓住机会。这从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可以窥见。

下海创业的时候你要赶上,搞金融的时候要赶上,炒股票要赶上,什么也不赶上,完全固步自封,肯定是平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