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进行时-金融与商业的协同增效
2024年10月25日,第三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绿色金融论坛暨可持续未来论坛・中国站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法国巴黎银行联合主办;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中欧校友FMBA俱乐部联合协办。论坛围绕”转型进行时:金融与商业协同增效”的主题,就相关政策趋势、绿色与转型投资、各行业低碳技术与转型实践、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中资企业出海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战略学教授,全球CEO课程-联席课程主任张维炯-第三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绿色金融论坛暨可持续未来论坛・中国站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行长赖长庚-第三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绿色金融论坛暨可持续未来论坛・中国站
中欧运连网金融学教席、金融MBA课程主任(FMBA)余方教授,以及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欧FMBA2018级校友刘功润博士,共同发布了《2024全球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报告》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管理学与领导力教授濮方可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战略学教授、全球CEO课程联席课程主任张维炯教授,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行长赖长庚先生,法国巴黎银行集团(中国)副董事长、魏海诺先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运连网金融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金融MBA课程主任(FMBA)余方教授出席论坛;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可持续金融学科发展专项基金的学术主任邱慈观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王任轩教授发表主旨演讲;十几位来自产学研各界的企业和金融机构高管、专家学者开展圆桌讨论。近两百位来自各行业的从业人士参加论坛,共同探讨了金融与商业的协同增效。
论坛伊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为论坛致辞。张院长指出,面对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全球性挑战,绿色金融应运而生,它不只是一种金融创新,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绿色金融不仅能够产生环境效益,同时带来经济回报的产品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还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引导更多的资本投入到这些领域,有益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张院长表示,作为中欧政府和欧盟共同创办的一所国际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ESG教育,引导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共同推进人类的持续发展。他期待参会嘉宾通过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激发新的思考,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行长赖长庚在欢迎致辞中表示,作为法国巴黎银行的一项全球性会议,”可持续发展论坛”今年迎来了第九年,也是第二年在中国举办,每一年的论坛都见证着世界各地区政策与监管的演进发展,也能看到各行各业的最佳可持续实践在保持迭代更新。
他强调,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各行业的一节必修课,中国以及中国企业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的全球议程上,发挥着巨大的引领作用,在多个技术创新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对此,赖长庚进一步表示:”在中国,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可持续金融发展战略,具体来说,我们依托集团的全球资源与网络优势,结合我们的专业能力与本地经验,帮助金融机构和企业在海外开展绿色融资,募集更多国际资本,支持中国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以能源转型为抓手,拓展绿色与转型金融业务,将资源向实体可持续发展领域倾斜。”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可持续金融学科发展专项基金的学术主任邱慈观针对转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展开探讨。她从转型金融定义以及转型金融工具类别切入,围绕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ustainability Linked Bond,‘SLB’),详细介绍了其发行标准以及”可信度”、”净零对接度”两种评估方法,并对国内外SLB发行情况进行了比对。 她还以MSCI Climate Paris Aligned Index(PAB Index)为范例,介绍了气候指数的理念与相关法规,指数编制的约束条件与数据要求,以及PAB所面临的限制与挑战。邱慈观强调,以碳中和为目标,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尝试,需要在经验累积中优化转型金融工具。对于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前的必要举措,人类需要通过试错法对如何减排、排放交易机制(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TS’)如何设计、如何对碳进行定价等问题加以思考与探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王任轩以《资本市场(逆)全球化与可持续投资》为题做了主旨演讲,他指出资本市场的全球化有助于绿色转型的发展,因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互补性:新兴市场拥有更多的商业投资机会,而发达国家则拥有更多的金融资本,资本市场进一步全球化可以实现商业和金融的协同增效。他自己的实证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投资企业债券资金的流入(流出)降低(升高了)新兴国家绿色企业融资成本。
他的研究还发现中国自2017年以后的债券市场开放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在2019年第三个季度前后,从国外流入中国债券市场的资金增长了四倍(从500亿元增加到了2000亿元)。而在这期间,国内绿色企业的债券市场融资成本相对棕色企业可以得到8.8%的折扣。他的研究发现了这个折扣来自于国外投资者的ESG偏好,而不是来自于公司基本面的区别。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国际化对于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他也警示去全球化对于转型的潜在危害。
在接下来的高峰对话环节,中欧运连网金融学教席、金融MBA课程主任(FMBA)余方教授,以及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欧FMBA2018级校友刘功润博士,共同发布了《2024全球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余教授指出,本次报告的特色精选了金融MBA2022级同学的毕业课题报告,这些报告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刘功润博士分享了报告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即中国可持续金融市场迅速崛起的原因。报告认为,政府的政策支持至关重要;同时,市场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能源、交通和制造业等行业的转型需求巨大;此外,国际力量的参与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随后,余教授和刘功润博士还就如何通过金融工具帮助企业实现零碳排放,以及在中国如何进行ESG投资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中,法国巴黎银行环球市场部亚太区可持续资本市场主管黄超妮与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中国区负责人罗楠、宏利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孙甜就如何扩大中国绿色和转型投资的话题展开交流。
谈到中国的ESG投资,罗楠表示从2017年PRI设立中国办公室时起,短短七年间,加入的中国机构已从当初的大约七家增至目前大约140家的规模;机构类别上看,目前以公募基金为主,保险资管公司、理财公司等类型机构也在积极参与。但与国际上的ESG投资实践相比,中国的ESG投资策略还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且更多地由资产管理人而非资产所有者践行和推动,并且在策略上,积极所有权(active ownership)等方法尚未获普遍应用,但中国投资者已开始有意识地在这个策略上有所作为。
孙甜则结合宏利基金的业务实践,介绍了如何将ESG分析与现有的研究框架进行融合,具体到固收方面,就是把ESG的分析和宏利内部的信用评级流程进行整合,在对投资主体标的做分析的时候,把ESG的各个评分项的定性、定量研究最终整合到内部信用评级的结果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存在重大潜在风险做标记。她还提到,在做业务推进或者是产品设计和真实投资管理的时候,宏利有两个基本的前提,第一是要立足中国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基本面;第二是要考虑中国可持续投资还处在初级阶段的一个现实定位。她也表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碳密集行业占比高,转型金融与转型投资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应用场景。
ESG投资的超额收益究竟成色几何长期以来是投资者关注的热门话题。对此,罗楠引用了业界多项近期研究成果,表示ESG评级较高的公司在行业内表现优于同行,整合了ESG因素的投资策略有助于防范下行风险,有利于降低波动性,且ESG整合对资本成本能起到积极的影响,该影响在新兴市场的表现更为突出。孙甜指出,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逐步在资产定价的环节中考虑到包括可持续债券在内的绿色金融产品给予一定阶段性溢价。在投资收益和风险收益比上,对性价比会有一个正向的反馈。
黄超妮表示,我们不应该仅仅着眼于企业的ESG评级、评分,ESG更重要的价值体现在衡量一家企业是否能更好地把握与应对中长期的机遇和挑战,投资人更看中的是企业治理的质量高低。她还特别提到,国际可持续债券市场目前处于供需两旺的状态,截至十月中旬,今年新增的ESG债券发行量大概有8100亿美元的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的发行量。
论坛还以圆桌讨论的形式,为观众带来了化工、消费、汽车、科技等行业的跨国企业在华低碳转型实践案例。法国巴黎银行集团(中国)副董事长魏海诺(Bruno Weill)主持了这场讨论。
巴斯夫大中华区营运与基地管理高级副总裁薄扬(Jan Peter BREDEHOEFT),欧莱雅北亚及中国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朴智鲜(Jee Seon PARK),日产汽车企业副总裁、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关口勋(Isao SEKIGUCHI),诺贝丽斯亚洲战略及可持续发展总监徐小磊,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体系认证事业部中国区定制化解决方案项目总监董峰就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转型承诺进行分享。嘉宾们介绍了如何通过具体举措回应不断变化的客户与市场需求,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改进生产流程,开发新产品,以及与供应商、消费者合作以实现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他们还讨论了这一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政策变化、技术转型的复杂性,以及消费者接受度等,并就五到十年后的在华可持续发展中期目标进行解读。
下午的第一场圆桌讨论中,36氪基金创始人、36氪集团副总裁、中欧FMBA2014级校友赵甜,申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杨波,蔚来汽车电源管理副总裁、蔚来能源投资(湖北)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沈斐,杭州卡涞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何鹏围绕”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中资企业出海”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嘉宾们认为,伴随着欧洲净零工业法案、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越来越严格的绿色能源政策要求,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产制造和新能源投资运营企业需要在绿色技术和材料研发、绿色能源生产、产业链合理布局、跨界融合等方面积极应对变化和挑战。同时,针对中国企业在全球绿色目标下的角色和价值,嘉宾们分享道,在COP29会议召开之前的当下,世界各国在可再生能源增长的步伐上尚未达到COP28设定的相关目标。气候治理作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全局性、专业性的问题,亟需包括中国和欧盟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努力、通力协作、优势互补,探寻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企业在绿色装备、绿色航运、绿色投资和绿色市场等方面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论坛还邀请到来自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专业咨询公司,以及研究智库的嘉宾代表,就如何为低碳转型提供高质量服务、助力打造转型生态圈的话题展开交流。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有方主持了这场圆桌讨论。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交通银行机构部副总经理帅师重点介绍了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如何凝聚行业力量,通过专业委员会等组织形式推进可持续金融工作的发展;他还解读了交通银行的绿金战略以及业务特色。浦发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绿色金融部)绿色金融中心处长李睿分享了浦发银行在转型金融领域的先行先试经验,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和解决方案。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配置部ESG投资管理经理彭越则从保险业的角度,讨论了太保集团在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和投资端的实践。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英杰介绍了中诚信绿金主要产品及服务,涵盖ESG债券评估认证、金融机构与政府绿色咨询、ESG 评级与数据分析、研究与培训等,通过产品服务创新促进实体产业的转型并支持金融机构业务发展。伊尔姆环境资源管理咨询中国区总经理姜思遥分享了ERM在支持中资企业低碳转型方面的观察和建议。最后,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从学术智库的视角,讨论了在绿金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
本次论坛还有幸邀请到欧盟委员会金融稳定、金融服务和资本市场联盟总司(DG FISMA)副总干事Alexandra JOUR-SCHROEDER以连线方式参与论坛。她在视频演讲中解读了欧盟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政策。她强调了欧盟绿色新政的重要性,该政策旨在通过巨额投资推动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JOUR-SCHROEDER提到,尽管欧盟在绿色投资方面取得了稳步进展,但仍需面对气候挑战和投资回报的波动性。她还强调了可持续金融框架的实施,包括新的企业可持续报告标准和金融产品信披要求,以及为小型市场参与者提供的技术支持。此外,她还提到了欧盟在推动全球合作方面的努力,包括与国际标准的协调和对跨境绿色投资的促进。
最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管理学与领导力教授濮方可(Frank Bournois)发表闭幕致辞,代表学院衷心感谢每一位嘉宾带来的诸多金融概念及ESG实践的精彩分享。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