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间,中国重工(601989)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31.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177.13%;主营业务销售毛利率为11.73%,同比增加2.45个百分点。
8月30日晚间,中国重工(601989)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31.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177.13%;主营业务销售毛利率为11.73%,同比增加2.45个百分点。
公告显示,这主要得益于年初以来,在绿色低碳零碳转型加快、全球船队更新提速的双重支撑下,新造船市场周期复苏态势延续,需求持续向好。公司持续强化生产计划管理和关键周期达标管理,强化精益管理,突出价值创造,加强成本管控,实现了经营业绩大幅改善。
2024年上半年,航运市场在红海危机等因素影响下高位上涨,运力周期性更替、海事业绿色变革等因素持续驱动造船市场需求旺盛,船舶行业保持高景气度。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250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4%;新接订单量54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9%;截至6月底,手持订单量171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8.6%。
中国重工为中国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商,造船实力雄厚,旗下拥有包括大连重工、武船重工、青岛北海造船等现代化大型造船厂。
新船交付方面,公司在聚焦军工首责的同时,聚力抓好民船生产经营。围绕主建船型持续发力承接优质批量订单,公司上半年共承接民船订单68艘、1167.1万载重吨、4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3.8%、230.6%、130.2%。新接订单呈现批量化、绿色化、高端化特点,大型LNG运输船、油船、散货船、化学品船等主建船型均实现批量接单,优势船型地位持续巩固。
新船造价方面,2024年6月,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收报187.2点,较年初增长3.8%,为2008年峰值以来的次高位。据公司分析,目前全球船企手持订单规模大,生产排期已至2028年,劳动力成本攀升、供应链压力较大、高技术船舶占比增加等因素共同推升建造综合成本,船企议价权持续提升,后续船价仍然具备上行动力。
新船订单方面,公司围绕主建船型持续发力承接新船订单,上半年,新接订单量按载重吨计同比增长230.6%。其中,主建船型占比、批量订单占比均超90%,绿色船型占比超60%;同时,稳抓能源运输船市场强劲需求,承接油船36艘,占新接订单比例过半。
从旗下造船厂接单情况来看,大连造船积极策划线表调整、生产提速和插船增产,批量承接17.5万方LNG船、VLCC、11.5万吨油船等订单,主建船型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武昌造船批量承接甲醇预留成品油/化学品船、化学品运输船、甲醇双燃料风帆助力RORO运输船,绿色船型订单占比进一步提升。北海造船连续批量承接21万吨(双燃料、氨ready)散货船和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21万吨散货船和32.5万吨矿砂船手持订单量稳居全球首位。报告期内,海洋运输装备板块共计新接订单426.43亿元,新接订单排期至2028年。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手持订单216艘、2878.3万载重吨。
长江证券研究认为,船舶行业大周期向上趋势明确,目前尚处于周期上行前半程阶段,且船价在产能强约束状态持续背景下仍有继续上涨空间。本轮周期船型轮动,顺应油散船复苏趋势,中国重工凭借在超大型油轮、大型散货船等方面优势实现连续批量接单,有望更为受益。7月至今,中国重工获得申万宏源、浙商证券、国投证券、长江证券等券商看好,给予公司“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