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2024北京人工智能生态大会”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重磅发布了《北京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典型案例研究报告》,其中智慧互通(AICT)的“北京市“17+1”智慧停车及动静态交通管理”应用案例成功入选。“北京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是从上百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项目,经过数十位院士专家的多轮评审和严格打分,旨在挖掘不同典型场景的“北京AI样板项目”,加速AI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据了解,“2024北京人工智能生态大会”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联盟等单位联合承办。大会汇聚政府领导、院士专家、优秀企业、投资机构及主流媒体代表等各界精英500余人,以“智绘新 篇算赢未来”为主题,聚焦数据、算力、算法等关键要素与核心技术,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 等国内外前沿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AI新技术打造智慧停车“北京样板”
2018年《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正式实施后,首都道路停车改革全速向电子收费时代迈进。智慧互通(AICT)以高位视频技术服务北京路侧停车电子收费改革,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高位视频产品覆盖北京16个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加之市级管理平台,“17+1”共同发力推动实现经营性收费向政府非税收入转变,人工现场收费向电子收费的转变。系统综合识别准确率达到99.97%,形成全国智慧停车的“北京样板”。
项目实施以来,北京路侧停车秩序明显改观,基本实现“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交通通畅度提升34%。新华社、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大篇幅报道;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把道路停车智能化的“北京经验”向全国推广。
“北京市“17+1”智慧停车及动静态交通管理项目”基于阵列摄像机路侧停车管理方法及系统,涉及实际路侧场景极其复杂,加上大规模支付级应用的“低误差率容忍”特点,项目在硬件设备、软件算法、系统架构、赋能场景等方面都实现了创新与突破。
在硬件设计方面,智慧互通(AICT)采用自主研发的阵列摄像机及高速并行主控机设计模式。阵列摄像机为城市路侧停车量身打造,可实现各车位的像素均衡、稳定、画质佳,可大幅提高抓拍和判断准确度,从而提供连续、精准、可靠的取证信息。
在图像算法方面,面对城市停车场景的复杂性,智慧互通(AICT)的人工智能产品研发过程使用了百万级图像训练样本,使每个细分场景的检测精度、可靠性、场景内泛化能力都达到极高水平。
在系统架构方面,智慧互通(AICT)充分考虑城市级停车应用特点,采用端、边、云协同的AI计算方案,通过多级图像处理,实现目标区域车辆的高准确抓拍,特别是在多车遮挡情况下的精准抓拍。
在赋能场景方面,智慧互通(AICT)通过建设和接入的视频数据资源,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城市停车区域违法停车、限时停车管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管理、摩托车不戴头盔、限行管理、逆向行驶监测、非机动车管理问题等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实现一次投入,多次赋能。
数字治理快速提升城市数字化管理水平
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以及智慧互通(AICT)的技术支持,“北京市“17+1”智慧停车及动静态交通管理项目”实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一,实现了路侧停车管理、违停监测等非现场执法,提升了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使管理更加高效和准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交通管理更加精细化,使得交通管理部门能够更精准地制定交通管理策略。通过先进技术对停车信息的全方位采集,形成停车大数据为城市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第二,人工智能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取消了收费环节的人工参与及现金交易,所有收费通过线上直接进入监管账户,有效解决了跑冒滴漏等资金流失问题,同时可与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和交警管理系统挂钩,有效杜绝欠费现象,实现停车费的应收尽收。
第三,优化了市民出行体验,减少了因交通拥堵导致的出行时间延误,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使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优化的交通组织使得市民的出行更加顺畅,提升了出行体验,增强了市民的满意度。
第四,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执法效率,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减少了因交通拥堵造成的燃油消耗和车辆维修成本,降低了市民的出行成本。通过优化交通环境,减少了因交通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智慧互通 (AICT) 是一家专注于 AI 高精感知机器人研发应用领域的世界级人工智能企业,业务布局于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AI 红绿灯、 AI 泊车、AI 充电、低空立体交通、数字城市等空间智能场景,并实现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原创 AI 场景应用落地。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