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业务来看,2025财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电商、云两大核心业务继续取得积极进展:淘天集团线上GMV(商品交易总额)保持稳定增长;阿里云聚焦“公共云+AI”,公共云业务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AI相关产品收入实现三位数增长;阿里国际电商业务保持强劲增长,收入同比增长32%至292.93亿元,其中国际零售商业增长38%。
分业务来看,2025财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电商、云两大核心业务继续取得积极进展:淘天集团线上GMV(商品交易总额)保持稳定增长;阿里云聚焦“公共云+AI”,公共云业务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AI相关产品收入实现三位数增长;阿里国际电商业务保持强劲增长,收入同比增长32%至292.93亿元,其中国际零售商业增长38%。
股份回购方面,阿里巴巴本季度投入58亿美元回购6.13亿股普通股。
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我们评估(电商和云以外的)大部分业务将会在1—2年内陆续实现盈亏平衡,并逐渐开始贡献规模化的盈利能力。”
阿里云AI收入实现三位数增长
阿里云聚焦“公共云+AI”的高质量增长战略,本季度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财报显示,阿里云本季度营收增长6%至265.49亿元,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实现三位数增长,公共云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
同时,阿里云利润大幅增加,经调整EBITA利润同比增长155%,单季度EBITA利润达到23.37亿元。
本季度,阿里云聚焦“AI驱动+公共云优先”战略,持续扩大技术及规模优势。财报显示,阿里云的外部收入(不包含阿里巴巴关联公司用云收入)同比增长达到6%,主要得益于AI推动相关产品采用率增加,公共云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在上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之后,在该季度也持续保持三位数增长。
与此同时,阿里云盈利水平也持续上扬。数据显示,阿里云经调整后EBITA收入同比增长155%,达到人民币23.37亿元,而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9.16亿元。财报称,这一增长在于阿里云专注于公共云战略,并提升运营效率,但利润增长部分被对客户和技术的持续投资所抵消。
此前,阿里云对通义千问9款主力大模型大幅降价。其中,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Qwen-Long的API输入价格低至1块钱可以买200万tokens。这款模型最高支持1千万tokens长文本输入,降价后约为GPT-4价格的1/400。
降价激发了阿里云AI产品的使用量。财报披露,阿里云AI平台百炼的付费用户数,比上一个季度增长超过200%。
出海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财报显示,2025财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跨境业务和跨境履约服务的协同效应继续显现,带动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和菜鸟集团保持高速增长。其中,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32%。菜鸟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6%。
财报显示,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强劲表现由跨境业务增长所带动,尤其是速卖通Choice业务。速卖通订单保持快速增长,并与菜鸟继续专注物流体验,平均配速时长进一步缩短。
据了解,菜鸟在本季度继续沿着长期性战略布局,拓展全球物流网络,包括在欧洲、北美等地加快海外本地快递网络的建设。奥运会开赛前,菜鸟作为“中国之家”物流伙伴运送保障物资至巴黎。
跨境快递方面,菜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领先服务企业,跨境时效方面,菜鸟致力于提升以“全球5日达”为标杆的跨境速度,并在本季度加快形成多种优质时效的组合性产品,以满足跨境电商面向欧洲、北美、南美、日韩等不同路线市场的分层需求。
在智慧物流上,本季度,菜鸟自动化、数字化和IoT产品服务加速从国内走向海外,并从电商物流领域进入到医药、奢侈品等新兴客户市场。
淘宝天猫优化“仅退款”规则
淘天集团业绩表现延续了上一季度的增长趋势。本季度,淘天集团GMV(商品交易总额)实现增长,购买人数、购买频次持续增长,订单量取得同比两位数增长。
其中,天猫“618大促”助力GMV强劲增长。作为淘天集团重要的人群资产,88VIP会员人数持续同比双位数增长,超过4200万。
据了解,今年“618大促”取消了沿用多年的预售,88VIP、美妆行业等大额优惠券加量提前发放,淘宝和天猫商家的优惠实现打通。截至6月18日24点,365个品牌在天猫618成交额破亿元,超36000个品牌成交翻倍。
易观分析显示,今年618全周期,淘宝天猫的成交额同比增长12.0%,超过综合电商平台平均增幅;市场份额占主要电商平台成交额的49.5%,电商龙头地位优势扩大。
7月26日,淘天集团公布一系列举措,包括优化“仅退款”规则、上线“店铺综合体验分”等,以创造更健康的经营生态。“全站推广”已于近日全量上线,将帮助商家收获确定性生意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淘宝天猫在“用户为先”的业务导向下,在商品供给、价格力及效率、好服务的建设上进行了大量投入。在淘宝天猫强劲的增长驱动下,国内电商从流量思维回归经营本质,进入生态修复期,“好货好价好服务”成为电商平台发展的共同课题。
责编:李丹
校对:彭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