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推荐

三中全会公报解读:宏观政策打明牌,扩内需,稳预期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雷映

来源|时代投研

作者|雷映

编辑|孙一鸣

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完满结束,并发布相应的全会公报。

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明确了宏观调控和政府治理的重要性,并对相关政策进行了系统性的部署。

全会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时代投研梳理发现,早在2023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此后,高层亦多次在相关会议文件中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并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

时代投研认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下,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尤为突出,并有助于稳定社会预期。

推动宏观政策有的放矢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开局良好。二季度,我国GDP增长有所放缓,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展望全年经济发展,二十届三中全会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按照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宏观政策不仅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工具,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2023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同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进一步强调“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预期管理”。

时代投研认为,经济发展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政治的复杂形势下,我国宏观政策要同时实现多目标调控,就必须充分考虑政策的系统集成效应。

宏观政策在制定、执行上体现“一致性”,有助于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在不同领域和层面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任务,这是形势所需。

另外,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视角,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于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将短期稳定、长期增长、宏观经济结构优化三大类目标所对应的宏观政策进行统筹,提高政策效率。

稳预期,促消费

如何提升宏观政策的协调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政府机构必须在多个层面上实现政策的一致性。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不仅包括在程序上实现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一致性,还包括在宏观政策框架下增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并将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的范畴,进一步强化政策之间的统筹。

展望下半年,为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改善市场预期,我国财政政策需要考虑加快国债发行和专项债发行,提高财政支出规模,以推动消费需求复苏。

以汽车消费为例,今年6月4日,财政部向各地方财政局下发2024年财政贴息和奖补资金,旨在落地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细则,并推动各地方配套补贴措施跟进,从而最终提振汽车终端消费。

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以支持实体经济增长、支持价格温和回升、保持汇率稳定和金融稳定为调控目标,可配合财政政策的实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适时降准降息,着力改善市场预期,提振物价。

2024年7月1日,人民银行宣布“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首次将国债纳入货币政策调控工具,这也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将进一步增强。

时代投研认为,增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是提升宏观调控效果的关键。通过减少政策摆动,提高宏观政策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对改善和稳定社会预期至关重要。

在这种稳定的政策环境下,消费者能够更有信心地做出长期的收入预期和消费规划,甚至适度提高超前消费意愿,从而推动经济生产和居民消费保持良性循环。

(全文1634字)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学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学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