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观点

*ST景峰高管团队洗牌 石药控股高管“空降”总裁职务

退市风险重压之下,*ST景峰(000908)昨日(7月3日)晚间释放预重整获受理、密集人事变动等消息。其中,现任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石药控股”)执行总裁魏青杰空降*ST景峰总裁,*ST景峰实控人退出董监高行列的消息,引发股民遐想。

退市风险重压之下,*ST景峰(000908)昨日(7月3日)晚间释放预重整获受理、密集人事变动等消息。其中,现任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石药控股”)执行总裁魏青杰空降*ST景峰总裁,*ST景峰实控人退出董监高行列的消息,引发股民遐想。

今日开盘,*ST景峰涨停。此前,*ST景峰股票收盘价已经连续7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以昨日收盘价0.72元/股估算,*ST景峰共需要7个涨停板才能将股价推升至1元/股以上。

预重整获受理

在预重整方面,公告显示,*ST景峰在当日收到常德中院作出的《决定书》,常德中院决定对*ST景峰启动预重整。预重整为法院正式受理重整前的程序,不代表法院正式受理申请人的重整申请,进入预重整是为了提前启动债权债务梳理等相关工作,提高后续重整工作推进效率及重整可行性的程序。*ST景峰是在今年4月22日被债权人申请启动预重整程序。

*ST景峰表示,进入预重整程序有利于公司提前启动包括债权申报登记与审查、资产调查、审计评估等工作,有利于公司与债权人、意向重整投资人等提前进行协商和沟通,在平等保护各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全面掌握各方主体对重整事项的反馈意见和认可程度,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可行的预重整方案。

公告中,*ST景峰未透露是否已接触意向重整投资人。*ST景峰仅提示称,“公司是否能进入重整程序尚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公司顺利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重整计划,将有利于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推动公司回归可持续发展轨道。”

新资方现身

与重整进展相比,*ST景峰同日披露的高管变动公告有更多的信息量。

离职高管中,*ST景峰董事长、董事兼总裁叶湘武因工作调整,辞去董事长、董事、总裁等职务;董事、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毕元因个人工作调整,辞去公司董事、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职务。*ST景峰称,两人辞职后另有任用。

履新高管中,张莉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张莉提名且董事会同意,拟聘任魏青杰为公司总裁;魏青杰提名且董事会同意,拟聘任马学红为公司财务负责人。公司董事会同意补选魏青杰和叶高静作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推荐叶高静担任战略委员会委员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

最值得关注的变化是魏青杰、马学红以及两者所供职的石药控股,首次出现在*ST景峰的经营中。简历显示,魏青杰2019年加入石药控股,现任石药控股董事、执行总裁;马学红现为石药控股中诚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ST景峰表示,魏青杰及马学红将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后尽快从石药控股辞职到岗。

新的资方石药控股与*ST景峰存在业务交集。公开信息显示,石药控股是总资产超680亿元的大型医药企业,拥有多元化的产品体系,深耕成药、原料药、功能食品等三大板块。*ST景峰则主要从事高端特色仿创药业务,拥有“佰塞通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金港榄香烯乳状注射液”、“佰备玻璃酸钠注射液”、“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等核心品种。

透视董事会结构

此外,叶湘武的从董监高行列中“裸退”,是本次人事变动的另一大关注点。

现年72岁的叶湘武,自2009年起就担任*ST景峰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并主导完成了*ST景峰在2014年的借壳上市。截至目前,叶湘武直接持有公司13.74%股份,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本次辞职意味着叶湘武直接退出了*ST景峰的董监高行列。

不过,新获提名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的叶高静与叶湘武为父女关系。叶高静现任*ST景峰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同时以“风控负责人”的身份参与接待机构的调研活动。

代董事长张莉,是在今年5月由第二大股东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长城资产”)提名进入董事会,张莉入职前在常德市德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任投资事务部部长,该公司是常德市国资委全资子公司,常德为*ST景峰的注册地、办公地。

如魏青杰、叶高静顺利补选进入董事会,*ST景峰董事会中的四席非独立董事席位,将形成常德市国资(张莉)、中国长城资产(谢树青)、石药控股(魏青杰)以及创始股东(叶高静)四大资方各据一方的局面。在当下*ST景峰处于退市风险以及预重整程序的背景下,四方各自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待后续揭晓。

“公司无法对‘确保不退市’、‘去星摘帽’作出承诺,但公司将持续探索其他自救办法,竭尽全力。”*ST景峰相关高管在上月底接待调研时曾明确表态。据介绍,公司对退市风险所涉及的事项高度重视,为保障公司持续稳定经营,消除净资产不足导致的负面影响,公司正在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以增加公司净资产,全力压降债务规模和财务费用,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并实现降本增效。同时,公司一直在积极改善经营状况,提升业务盈利能力,尽早消除不利因素对公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