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作为连接30万亿元长期资金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保险资管业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可以发挥哪些积极作用?又有哪些实践?证券时报联合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推出“保险资管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系列专栏,专访大型保险资管机构掌舵人,请他们深入作答,本文为此专栏第三篇。
编者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作为连接30万亿元长期资金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保险资管业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可以发挥哪些积极作用?又有哪些实践?证券时报联合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推出“保险资管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系列专栏,专访大型保险资管机构掌舵人,请他们深入作答,本文为此专栏第三篇。
▲泰康资产首席执行官 段国圣
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如何结合自身发展定位,积极促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保险资管机构亟待解答的时代之问。
“保险资管机构需要深刻理解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深刻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特点,优化中观研究体系,打通总量、中观研究和微观主体研究,打通纵向的产业链研究和横向的行业比较研究,依托数字化助力投研体系升级,并在研究模式、投研体系升级方面进行主动调整,打造新质投资力。”近日,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投资官兼泰康资产首席执行官段国圣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直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以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为特征,促进了重资产、周期性行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银行为核心的债务融资体系。目前,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行业蓬勃发展,亟需发展符合新兴产业特征的股权融资和各种创新形式的直接融资。
段国圣表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驱动融资模式转型,融资模式转型必然要求投资模式也适时转变。
在固收投资方面,我国债权融资高峰的时代已经过去,长期配置型机构必须以创新为抓手,针对存量资产挖掘和资产证券化品种投资,符合新质生产力、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运营类资产投资,以及创新策略化投资模式等开展积极探索;在权益投资方面,经济转型期新旧经济表现分化,走势明显背离,市场结构性特征将长期演绎,投资的“胜负手”从总量的仓位更多转变为对“赛道”的选择。
段国圣认为,新兴成长行业充满投资机会,同时投资难度也明显更大。第一,新兴成长行业的高估值隐含了较高的成长预期和假设,需要留意所投行业、公司的预期、假设的后续验证情况;第二,成长型行业的先发优势并非稳固的“护城河”,早期的行业龙头可能因为技术路径演化被后来者颠覆;第三,新兴产业经历从无到有,其发展政策及市场环境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把握新质生产力投资机遇,需要因时而变。总量研究依旧发挥‘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研究框架则需优化升级,尤其需要以扎实的微观研究为基础,构建体系化的中观研究体系。”他说。
段国圣进一步阐释,传统中观研究以行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存在一定不足。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例,其核心环节上游包括锂、钴、镍等能源金属的冶炼,中游包括电池正极、负极材料和动力电池的生产,下游包括新能源整车及相关的货运、物流等服务环节。如果周期研究员、电力设备研究员、汽车交运研究员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行局部的跟踪研究,难免盲人摸象,无法全面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也难以把握产业链内部由于供需错配带来的结构性主题投资机会。
“作为长期资金管理者,保险资管机构的中观研究体系建设应更加强调以中长期的‘行业前景’判断为核心。”段国圣称,中观研究体系的建设,需要丰富对于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发展前景、规律和中长期趋势的理解;需要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产业链上中下游、产业横向比较等不同维度进行洞察;需要充分利用产业资本、行业领袖的认知优势,通过与外部专家、企业高管进行深度交流和研讨,构建认知“护城河”,把握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投资机会。
他强调,中观研究体系的建设关键还在于“打通”二字。一是要打通总量、中观研究和微观主体研究。深度的个股个券研究是投研体系的“地基”,也是超额收益的重要基础性来源,离开了扎实的微观研究,中观研究也成为空中楼阁。二是要打通纵向的产业链研究和横向的行业比较研究,强化交叉验证与横向对比,以弥补单纯的行业研究对投资决策支持的不足。
除了把握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保险资管机构还应当积极拥抱和应用新质生产力,依托数字化来实现投研体系升级迭代,不断打造新质投资力。
伴随着投研体系建设从总量向中观、微观下沉,数字化平台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段国圣表示,与总量研究不同,中观、微观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标准化程度低、来源相对分散、采集难度大,往往缺少现成的、可满足投研需求的外部资讯数据库。在中观研究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针对重点产业链和行业建立和逐步完善行业特色数据及相应的数据分析跟踪体系。通过建立高质量的数据跟踪体系,更好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及时捕捉产业景气度变化,也便于跨环节、跨行业、跨板块地实现数据共享。
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在总量、中观、微观研究框架下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标准与映射机制,可以实现总量、中观、微观的有机联通,使得总量数据可以拆解到行业和个股,而个股和行业的信息也可以汇总构成总量。通过打通“总、中、微”,既有助于把握总量层面的信息对行业和个股的影响,也可以更及时地分析个股和行业层面的重大事件对市场的影响,从而为总量分析提供更及时和详实的自下而上的数据和观点。
责编:战术恒
校对:唐浩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