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涨的风又一次吹到了中国,港股突然成为“最靓的仔”!
港股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波动后,近期显示出复苏的迹象。国际投行如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瑞银等对港股市场持有积极态度。他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复苏,港股市场将受益于基本面的改善,加之政策环境的优化,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入场时机。特别是,港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在当前全球低利率环境下显得尤为吸引人,为寻求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提供了机会。
其中,高盛在其最新发布的报告《FOMO情绪正在上升》中,用来形容中国市场近期的变化。"FOMO"即Fear of Missing Out,担心错过市场上涨的情绪。高盛认为,这一复苏得到了一季度宏观表现好于预期、"国家队"提供的下行保护、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较强、中美外交和商业层面接触广泛重启以及"国九条"推出的支持。
此外,数据显示海外资金正加速回流港股市场,同时港股通南下流入的资金量也出现显著增长,这一趋势与恒生指数的连续上涨相呼应,进一步印证了市场情绪的逐步改善。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南下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突破2000亿港元,达到2185.94亿港元。其中金融、能源、电讯等高股息板块以及互联网行业获得南向资金的大幅加仓。这主要是内资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参与港股市场的热情不断上升所致。
彭博社指出,过去两周香港股市的基准指标全部进入牛市。报道指出,如果资金持续流入,香港市场将在恒生指数过去四年暴跌近40%后重新企稳。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上市公司盛业(6069.HK)的市场定位、业务模式、高股息概念是其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作为领先的供应链科技平台,盛业通过产业互联网和数字金融两大业务板块实现双驱动发展,通过产业数字生态链接和产业数据价值赋能,采用“重交易 轻主体”的业务模式和风控逻辑,帮助中小微企业建立交易画像与数字信用,提供订单保理、到货保理、应收保理等多种融资服务,满足中小微企业在各个交易节点的资金需求。
据传统金融机构的某客户经理透露,在现有的考核机制下,做中小企业信贷“吃力不讨好”。“正常做贷款授信需要较长周期,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五个月,中小企业一般额度都不大,对客户经理年底的业绩贡献微弱,同样的时间成本,大家更倾向于做中大型企业的贷款业务。但是,我国中小微企业已超5200万户,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缺口超过40%。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痛点,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引导,包括组织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因此,盛业通过链接产业链供应链,专注于中小微企业的交易实质,而非聚焦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创新模式,不仅能够提供差异化的供应链普惠金融服务,而且能够更加精准地解决中小微供应商的融资需求。
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赊购模式的盛行、友好的政策环境等因素也为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据《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国供应链金融行业余额规模达到了36.9万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五年将以10.3%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到2027年将超60万亿元人民币。当前,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参与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除了传统的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等,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电商平台等也加入到这一领域中来,如京东、比亚迪等。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将为盛业等具有独特业务模式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盛业2023年年报显示,盛业平台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193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2%。平台累计客户数量15326家,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0%。净利润2.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7%,自2013年成立以来连续十年盈利。这些数据显示出公司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深厚实力。同时,盛业宣布将向全体股东派发股息每股0.269港元,派息总额将达到约2.66亿港元,派息率大幅提升至90%,并预计将保持高分红的策略。按照公告当日股价计算,股息率约6.5%。据盛业最新公告显示,公司将于5月24日除权除息。
此外,国内券商对港股走势和红利策略也表达了积极的观点。他们认为,港股市场的估值优势和红利资产的吸引力将在中长期内持续。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港股市场的稳定性和红利资产的防御性将更加凸显其投资价值。其中,中金公司研报指出,盛业业务规模稳健增长,高分红比例回报股东,提升长期投资吸引力,维持“跑赢行业”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