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推荐

国常会: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前瞻研判义务教育需求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3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关举措的汇报。

会议强调,要以提升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工作重点,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要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前瞻研判义务教育需求变化,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加大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向薄弱环节倾斜力度,着力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

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到2021年底,全国所有县区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我国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均衡。

实现基本均衡后,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向优质均衡迈进。

2023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治理体系适应教育强国需要,绝大多数县(市、区、旗)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义务教育强校提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说,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关键在于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第一是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第二是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第三是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第四是以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为重点,加快缩小群体教育差距。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薛二勇认为,优质均衡的核心是公平和质量。公平和质量是相辅相成的。

“我国教育公平发展逐步深入,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程度逐步提升,实现了‘有学上’,但‘上好学’仍然任重道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保障,这要求发展适切的教育,其体现为:充足的教育机会、充实的教育过程、充分的教育结果。”薛二勇说。

2023年7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扩优提质意见》),提出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扩优提质意见》要求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主要解决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校际差距大问题。提出了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具体举措。

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坚持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坚持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经费投入优先保障,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目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活动正在全国大范围展开。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认定了南京市高淳区等12个县(市、区)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下一步,这些县(市、区)将加快“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

优质均衡发展意味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以此次创成江苏省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之一的东台市为例,公开信息显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近五年年均增长保持在12%以上,生均公用经费超过省定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的20%。近三年先后投入16.3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8所,新增学位1.3万个。

向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倾斜

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整合利用好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和探究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持续推动“双减”落实,综合施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升学考试压力。

薛二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支持学生差异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减少因偏见带来的不公平对待,提供适切关怀,提供差异资源,保证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和充足性。

特色化是义务教育学校参与优质均衡创建工作过程中特别重要的方面。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十中学就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打造“以美育校,和美发展”的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师生崇尚美、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的素养。

该校开发了德育特色课程,包括艺术与审美、健康与体育、科技与创新、学科与素养四大体系,共24个子课程。学生通过网上选课、走班上课的形式参与其中,初一、初二参与率为100%。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扩大高水平中小学教师培养规模,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督促各地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和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

“我们将聚焦保基本、补短板、提质量,教育投入进一步向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位负责人说。

前瞻研判义务教育需求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国常会强调,要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前瞻研判义务教育需求变化,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教育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小学招生1877.88万人,比上年增加176.5万人,增长10.37%;在校生1.08亿人,比上年增加103.97万人,增长0.97%。

可见,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小学迎来20年来最大的入学人口高峰。

国常会: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前瞻研判义务教育需求变化

2023年,全国初中招生1754.63万人,比上年增加23.25万人,增长1.34%;在校生5243.69万人,比上年增加123.1万人,增长2.4%。

可见,持续多年的小学人口高峰正在向初中转移,初中在校生加速增加且尚未达峰。

人口变化趋势还包括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但总会有孩子留在农村。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建议,常态化推动寄宿制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改善,保障农村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2023年,各地在扩大优质学位供给上已取得初步成效,现有优质中小学校“一校一案”制定挖潜扩容方案的有152万所,新建优质中小学1971所,共新增优质学位626.5万个。

据新华社报道,针对未来十几年义务教育在校生“先达峰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教育部提出要加强学龄人口变化前瞻性研究,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为应对人口变动趋势,推动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教育部在2023年开展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需求摸排和发展预测,开展专题研究进行综合性研判和前瞻性布局。